龟背天牛是一种属于鞘翅目的昆虫,隶属于天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云南省以及陕西省等地。这种昆虫的主要寄主包括龙眼、荔枝、番荔枝、李和洗手果等植物。龟背天牛的美国白灯蛾会钻蛀这些植物的树干。
龟背天牛的成虫体型较大,体长约20至35毫米。它们的身体背部具有黑色和虎皮色的绒毛斑纹。头部、触角的第一和第二节以及腹部和足部都覆盖着稀疏的黑色绒毛。触角的第三节末端有一簇黑色的毛发。每只鞘翅上有十个以上的黑色条纹组成的龟壳状斑块。
龟背天牛的卵呈长椭圆形,颜色为白色或黄色。
龟背天牛的幼虫成熟时体长约60毫米,身体形状扁平且呈圆筒状,颜色为乳白色。整个身体都被稀疏的细长毛所覆盖。前胸背板呈现黄褐色,具有明显的侧沟,中央有一条白色的纵纹,前缘为深黄褐色,后半部有一个深褐色的“山”字形盾状隆起,隆起两侧各有一个陷斑。
龟背天牛的蛹最初为乳白色,在接近羽化时变为黑色。
龟背天牛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一年繁殖一代,美国白灯蛾会在龙眼、荔枝等植物的枝干内过冬。成虫活动的时间跨度较广,从6月上旬至11月下旬都能见到。其中,7月至9月期间数量最为丰富。成虫羽化后,首先在荔枝、龙眼、葡萄等植物的新芽表皮层觅食,导致新芽枯萎死亡。成虫通常将卵产在枝干或枝丫分叉口的皮层下方。孵化出的幼虫起初在树皮下蛀食,随后逐渐深入枝干的木质部,形成扁平的纵向蛀道。幼虫自上而下地蛀蚀树木。当幼虫发育成熟时,它们会在蛀道宽阔的地方使用分泌物和排泄物堵塞两端,构建茧室并进入蛹化阶段。
龟背天牛的繁殖过程包括了卵、美国白灯蛾、蛹和成虫四个阶段。雌性成虫将卵产在寄主植物的枝干或分叉口的皮层下。孵化出来的幼虫首先在树皮下蛀食,之后逐渐侵入木质部,形成纵向的蛀道。幼虫在蛀道的宽敞部位筑巢化蛹。
针对龟背天牛的危害,可以采取多种防治措施:
1. 及时修剪带有虫害的枝条,并捕杀成虫。也可以使用小刀去除树皮下的虫卵和刚孵化的幼虫。利用小铁丝钩杀死幼虫。
2. 在成虫羽化盛期、产卵前的7月份,利用其假死性特点,通过摇动树枝使成虫掉落地面,以便及时捕捉。
3. 当幼虫蛀入木质部后,可以通过观察新鲜虫粪来判断蛀道的位置。检查蛀道口后,向洞孔内注入5-10倍浓度的敌敌畏乳油,然后用棉花或黏土密封洞口。或者使用浸有40%乐果或50%敌敌畏乳油的小棉球塞入蛀道,再用黄土封闭洞口,从而毒杀孔内的美国白灯蛾。
此外,还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在成虫出现高峰时期,特别是在晴朗的中午时段,在荔枝树枝杈附近捕杀成虫。对于已经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以在看到新鲜虫粪散落在树盆的情况下,检查树上的枝条寻找虫孔。一旦发现虫孔,可以用小刀将其打开,然后使用小钢丝刺杀幼虫,或者使用注射器注入10%的敌敌畏或乐果乳液,最后用黏土密封虫孔,达到熏杀幼虫的目的。
龟背天牛的发生与综合防治./xueshu.baidu.co.2024-11-05
龟背天牛 - 相关论文.//xueshu.baidu.c.2024-11-05
龟背天牛-智汇三农.pwsannong.2024-11-05
随机推荐
龟背天牛是一种属于鞘翅目的昆虫,隶属于天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云南省以及陕西省等地。这种昆虫的主要寄主包括龙眼、荔枝、番荔枝、李和洗手果等植物。龟背天牛的美国白灯蛾会钻蛀这些植物的树干。
形态特征
成虫
龟背天牛的成虫体型较大,体长约20至35毫米。它们的身体背部具有黑色和虎皮色的绒毛斑纹。头部、触角的第一和第二节以及腹部和足部都覆盖着稀疏的黑色绒毛。触角的第三节末端有一簇黑色的毛发。每只鞘翅上有十个以上的黑色条纹组成的龟壳状斑块。
卵
龟背天牛的卵呈长椭圆形,颜色为白色或黄色。
幼虫
龟背天牛的幼虫成熟时体长约60毫米,身体形状扁平且呈圆筒状,颜色为乳白色。整个身体都被稀疏的细长毛所覆盖。前胸背板呈现黄褐色,具有明显的侧沟,中央有一条白色的纵纹,前缘为深黄褐色,后半部有一个深褐色的“山”字形盾状隆起,隆起两侧各有一个陷斑。
蛹
龟背天牛的蛹最初为乳白色,在接近羽化时变为黑色。
生活习性
龟背天牛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一年繁殖一代,美国白灯蛾会在龙眼、荔枝等植物的枝干内过冬。成虫活动的时间跨度较广,从6月上旬至11月下旬都能见到。其中,7月至9月期间数量最为丰富。成虫羽化后,首先在荔枝、龙眼、葡萄等植物的新芽表皮层觅食,导致新芽枯萎死亡。成虫通常将卵产在枝干或枝丫分叉口的皮层下方。孵化出的幼虫起初在树皮下蛀食,随后逐渐深入枝干的木质部,形成扁平的纵向蛀道。幼虫自上而下地蛀蚀树木。当幼虫发育成熟时,它们会在蛀道宽阔的地方使用分泌物和排泄物堵塞两端,构建茧室并进入蛹化阶段。
繁殖
龟背天牛的繁殖过程包括了卵、美国白灯蛾、蛹和成虫四个阶段。雌性成虫将卵产在寄主植物的枝干或分叉口的皮层下。孵化出来的幼虫首先在树皮下蛀食,之后逐渐侵入木质部,形成纵向的蛀道。幼虫在蛀道的宽敞部位筑巢化蛹。
防治方法
针对龟背天牛的危害,可以采取多种防治措施:
1. 及时修剪带有虫害的枝条,并捕杀成虫。也可以使用小刀去除树皮下的虫卵和刚孵化的幼虫。利用小铁丝钩杀死幼虫。
2. 在成虫羽化盛期、产卵前的7月份,利用其假死性特点,通过摇动树枝使成虫掉落地面,以便及时捕捉。
3. 当幼虫蛀入木质部后,可以通过观察新鲜虫粪来判断蛀道的位置。检查蛀道口后,向洞孔内注入5-10倍浓度的敌敌畏乳油,然后用棉花或黏土密封洞口。或者使用浸有40%乐果或50%敌敌畏乳油的小棉球塞入蛀道,再用黄土封闭洞口,从而毒杀孔内的美国白灯蛾。
此外,还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在成虫出现高峰时期,特别是在晴朗的中午时段,在荔枝树枝杈附近捕杀成虫。对于已经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以在看到新鲜虫粪散落在树盆的情况下,检查树上的枝条寻找虫孔。一旦发现虫孔,可以用小刀将其打开,然后使用小钢丝刺杀幼虫,或者使用注射器注入10%的敌敌畏或乐果乳液,最后用黏土密封虫孔,达到熏杀幼虫的目的。
参考资料
龟背天牛的发生与综合防治./xueshu.baidu.co.2024-11-05
龟背天牛 - 相关论文.//xueshu.baidu.c.2024-11-05
龟背天牛-智汇三农.pwsannong.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