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市,原名锦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县级市,由锦州市代管,位于辽宁省西南部、锦州市南部,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地带,土地面积2578.68平方公里。市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个乡镇、3个街道。凌海市全境环抱锦州市城区,东邻盘锦市和北镇市,西接葫芦岛市和朝阳市,北靠义县、北票市市,南临渤海辽东湾。截至2025年2月,凌海市总人口49万。
凌海市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凌海市自然地貌大体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内“山、平、洼、海”俱全。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类型;东北、西南部为丘陵漫岗地貌类型;中南部为平洼地貌类型。土地为大、小凌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凌海市在虞朝、夏朝时期属冀州地域;商属孤竹国,周系幽州地;战国时属燕地,秦、西汉属辽西郡,东汉为徒河县辖境,晋代属营州,元代属大宁路。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置广宁中、左屯卫,锦县是其辖境。清康熙改为锦县,隶属奉天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裁锦州府治,改府为县隶辽沈道。1929年废除道治,属辽宁省。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地区,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仍属锦县。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实行锦省制,设锦州省,锦县属锦州省。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置锦州市,县、市分治同隶锦州省。锦县公署仍驻锦州市内。1945年“九·三”胜利后,锦县曾为中国共产党游击区。1946年至1948年被中国国民党领属,当时仍称锦县。1949年后锦县人民政府驻大凌河街道镇。1988年,锦县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环渤海湾对外开放城市,也是辽宁省确定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之一。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撤销锦县设立凌海市。
2024年,凌海市GDP总量实现185.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6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5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9.7亿元,同比增长3.8%;三次产业比31:20.7:48.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凌海市区距沈阳市180公里,距锦州湾机场20公里,秦沈、京哈铁路等9条高速、高铁和国、省干线穿境而过,域内有3个高铁车站、7个高速出口,是同时具有“空港、海港”的县级市。
2017年2月,凌海市入选“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2018年5月,凌海市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名单”。2021年12月,凌海市入选“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2022年6月,凌海市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凌海市原名锦县,因驻地座落于大凌河街道畔,辖区南临渤海湾,取其“凌”和“海”字而得名。
凌海市虞朝、夏朝时期属冀州地域;商属孤竹国,周系幽州地;春秋、战国时为屠河,属燕国地;秦灭六国统一后,行郡县制,为辽西郡之辖境;西汉时属辽西郡徒河县地,新朝改称河福县;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置辽东属国,是为辽东属国之徒河县;三国魏徵辽东后置昌黎郡,郡治昌黎县;晋代时,北方鲜族兴起,前燕之慕容廆复置徒河,至慕容皝置西乐县于此;南北朝时则为北魏之昌黎郡广兴县,辖徒河、永乐、燕昌地。
隋统一后,凌海市为辽西郡沪河县辖境;唐朝时期属汝罗守捉地;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辽朝贵族耶律阿保机征服契丹各部后建立了契丹国,后改为辽,始设锦州临海军,置永乐县于此,属京中道。锦州市之名始于辽代,系以境内之小凌河绕城西南而东流,以其回旋如锦,名曰“锦川”,县名亦取于此。金朝时期,因辽制仍名锦州辖永乐、安昌、神水县,属北京路。元朝时期,称锦州属大宁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称帝,推翻了元朝统治,建都南京国号明,统一了中国。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置广宁中、左屯卫,锦县是其辖境。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置广宁右屯卫,初设于十三山堡。翌年迁治早闾阳镇之临海乡(今右卫镇),隶属辽东都司。明宣德三年置大凌河街道中左千户所(今凌海市驻地)。松山堡中屯千户所,筑城设守。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清太祖),建立后金国。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后金皇太极(清太宗),率兵进围大凌河城,明总兵祖大寿投降。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明崇十二年(公元1639年)清军围困松山城,至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松山城破,明总督洪承畴、总兵祖再而三乐等被俘。从此锦县地区论于清王朝。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了中国。清代大体承沿明代旧制,锦县地区为锦州市之辖境。清康熙元年七月(公元1662年)始改锦州为锦县,隶属奉天府。清康熙三年六月(公元1664年)改隶广宁府。同年十二月罢广宁县,置锦州,县附府。县与府之治所驻锦州。延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分锦县西境置江家屯厅,后更名为锦西厅,隶奉天府,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裁县为府,取名锦县名称仍称锦州府。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裁锦州府治,改府为县,称锦县隶属辽沈道。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废除道制,直隶奉天省。同年奉天省改名辽宁省,锦县隶属辽宁省,县治所驻锦州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占据了东北地区,扶植伪满傀儡政权,翌年(伪满大同元年)设置锦县公署,隶属奉天省,县治所仍驻锦州。伪满康德元年十月(公元1934年),伪满行锦省制,设锦州省,锦县公署隶属锦州省。伪满康德四年(公元1937年)设锦州市,县、市分治,县治所仍驻锦州。1945年“八·五五”光复后,锦县曾一度由中国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同年冬,中国国民党军队进驻。至1948年,设锦县政府驻于锦州市。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锦州解放。锦县人民政府移驻锦州城北流水堡屯。1949年初,锦县人民政府迁至大凌河街道村。同年成立辽宁省,锦县隶属辽西省。
1954年,辽西地区、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县隶属辽宁省。同年省、市、县的行政名称改为人民委员会。锦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于辽宁省人民委员会。之后,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于1980年末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决议,锦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县人民政府一直沿用至凌海立市。1988年,锦县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环渤海湾对外开放城市,也是辽宁省确定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之一。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改锦县为凌海市。
凌海市为辽宁省辖县级市,由锦州市代管,位于辽宁省西南部、锦州市南部,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地带,总面积2555km²。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0°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全境环抱锦州市城区,位于盘锦市、葫芦岛市和朝阳市3个大中城市中间,东邻盘锦市和北镇市,西接葫芦岛市和朝阳市,北靠义县、北票市,南临渤海辽东湾。
凌海市自然地貌大体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内“山、平、洼、海”俱全。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类型;东北、西南部为丘陵漫岗地貌类型;中南部为平洼地貌类型。土地为大、小凌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一般在海拔50米以下,为平原、洼地、滩涂的组合地貌。洼地为退海之地,海拔在10m以下。
凌海市境内的山脉为松岭山余脉和医巫闾山脉。两条山脉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延伸至凌海市的西部、北部。大凌河以西为松岭山余脉,大凌河以东为医巫闾山脉。
凌海市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10mm,无霜期160—180天。年日照市时数为2700多个小时。
凌海市海岸线长68.7km,境内有流长在10km以上河流有19条,分属于大凌河街道、小凌河、辽河三个水系。其中,大凌河流程为85公里,流域面积为842km²。
凌海市土地总面积2555km²,耕地面积173万亩,草地面积5万公顷。海岸线总长68.7公里,沿海滩涂24万亩,10米等深线近海水域104万亩,盛产海参、对虾属、贝类等多种海产品。
凌海市水资源总量为5.4亿立方米,流长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19条,分属于大凌河、小凌河和辽河三个水系。其中,大凌河流程为85公里,流域面积为842km²,是理想的种植业和林业开发用地。
凌海市境内有大小山岭77座,均属松岭山脉和医巫闾山余脉的延伸部分,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石油、天然气、花岗石、黄金、煤炭、膨润土、石灰岩等37种。其中黄金储量1万吨、煤炭储量700万吨,碳酸钙储量3亿m³,特别是曾做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平津战役纪念馆选材的花岗岩储量多达几十亿立方米,亟需开发。
凌海市境内动物包括兽类、淡水鱼类、昆虫纲。兽类有:东方狍、欧洲狗獾、野兔、狐属、貉、黄鼬(黄鼠狼)、豹猫、麝鼠;淡水鱼类有:鲤鱼、鲫鱼、鲇形目、墨头鱼、泥鳅、草鱼、白鲢、花鲢、河虾、中华绒螯蟹;昆虫类有:黄蜂、赤眼蜂、蝉、土虫。此外,还有蝎子、蟾蜍、青蛙、龟、蛇、蜥蜴、蚯蚓、水蛭等。
凌海市境内野生植物有可用作药材的延胡索、五味子、东北南星、欧铃兰、宽叶远志、细叶远志、白头翁、漏芦、轮叶黄精、丹参、苦老芽、小玉竹、败酱、赤芍药、知母、防风、黄柏、紫花地丁、甘草、车前、停力子、苍术、巨麦、刘寄奴、苦香树、苍耳。
凌海市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个乡镇、3个街道和257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政府驻地:辽宁省凌海市青年大街96号。
参考资料:
2024年年末,凌海市户籍人口470866人,比上年少4400人,人口总数比上年下降0.93%。其中,城镇人口97252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0.65%;乡村人口373614人,占79.35%。按性别分,男性235586人,女性235280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0.13。按年龄分,0-17岁人口47793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0.15%;18-34岁人口82524人,占17.53%;35-59岁人口189303人,占40.2%;60岁以上人口151246人,占32.12%;2024年共出生2063人,人口出生率为4.38‰,出生人口比上年增长14.17%,其中男孩1046人,女孩1017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85;死亡人口为5135人,死亡率为10.91‰,死亡人口比上年减少4871人,死亡人口其中男性2996人,女性2139人;迁入人口948人,迁出人口2222人。
截至2025年2月,凌海市总人口49万。
截至2025年2月,凌海市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等15个民族。
凌海方言属东北地区官话哈阜片长锦小片。
2024年,凌海市GDP总量实现185.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6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5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9.7亿元,同比增长3.8%;三次产业比31:20.7:48.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税收收入9.26亿元,下降5.0%。非税收入6.39亿元,增长50.7%。在各项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77亿元,下降9.2%;企业所得税0.32亿元,下降39.1%;个人所得税0.18亿元,下降4.8%。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4亿元,下降11.4%;公共安全支出0.97亿元,下降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8亿元,增长16.9%;教育支出4.11亿元,增长0.7%;科技支出0.02亿元,增长95.6%;农业水支出5.69亿元,下降11.7%;卫生健康支出2.21亿元,下降6.3%;住房保障支出0.63亿元,下降12.7%;节能环保支出1.28亿元,增长20.6%;粮油物资储备支出0.07亿元,下降77.1%;交通运输支出1.1亿元,下降16.6%;资源勘探信息支出2.72亿元,增长25.8%;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2.51亿元,增长65.1%;城乡社区支出1.98亿元,下降34.4%。
截至2024年底,凌海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3.745亿元,比年初增加22.57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74.980亿元,比年初增加22.108亿元。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2.981亿元,比年初增加2.658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6.567亿元,比年初增加13.6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261亿元,比年初增加3.108亿元;中长期贷款32.872亿元,比年初增加4.402亿元。年末全市保险主体机构共19家,其中财险公司10家,人寿保险公司9家。全年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4.05亿元,同比下降0.0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22亿元,同比下降-3.15%;寿险保费收入0.83亿元,同比增长11.75%。
2024年,凌海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4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7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9.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0.5%。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9%,18.4%,79.7%。全市在库计划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24个,占全部项目的25.5%,比去年同期少1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4.9%,占我市全部投资比重的58.2%。2024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2.7%,占全市投资的62.3%,占比较高。2024年工业投资项目29个,占全部投资项目的30.9%,比去年同期减少18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9.3%,占全部投资的18.4%。2024年全市共有民间投资项目56个(比去年同期少28个),占全部投资项目的59.6%;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3.8%,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7.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9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8.1%。
2024年,凌海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8亿元,可比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可比增长5.9%;林业产值0.3亿元,可比增长44%;牧业产值38.2亿元,可比增长3.5%;渔业产值21.2亿元,可比增长4.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4亿元,可比增长5.2%。全年粮食总产量54.9万吨,同比下降1.9%。其中,玉米产量为34.6万吨,同比下降10.3%;水稻产量为18.1万吨,同比增长19.3%;大豆产量0.5万吨,同比增长16.3%。全年油料产量4.65万吨,同比增长0.14%。全年蔬菜产量80.8万吨,同比增长7.8%;水果产量32.3万吨,同比增长7.7%。生猪出栏57.1万头,同比增长0.6%;牛出栏2.6万头,同比增长3.1%;羊出栏21.8万只,同比增长2.3%;家禽出栏2360.0万只,同比增长4.4%。
2024年,凌海市54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有经营活动的1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6个行业产值保持正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0.8%;汽车制造业增长24.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20.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0.1%。9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下降,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4.4%;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6.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6.6%;金属制品业下降13.8% ;纺织业下降12.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3.3%;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1.4%。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04亿元,比2023年增长22.1%。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建筑业总产值7.7亿元,比上年下降9.5%。
2024年,凌海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同比增长7.8%。按消费形态分,2024年批发业同比增长16.5%;零售业同比增长6.2%;住宿业同比增长0.1%;餐饮业同比增长12.2%。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1180万元,同比增长25%;饮料类零售额652.8万元,同比增长10.3%;烟酒类零售额701万元,同比下降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0433.8万元,同比增长7.7%;化妆品类零售额1385.8万元,同比增长25.6%;金银珠宝类零售额3541.2万元,同比增长158.9%;日用品类零售额5092.7万元,同比增长16.6%;五金、电料类零售额886.7万元,同比增长1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169.8万元,同比下降12.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33810.1万元,同比增长8.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902.8万元,同比增长15.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7965.9万元,同比增长48.1%;汽车类零售额3175.1万元,同比增长17.1%。全年进出口总额5.5亿元,比上年下降29.1%。其中,出口总额4.6亿元,下降17.9%;进口总额0.9亿元,下降40%。外商直接投资13万美元,均为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
2024,凌海市全年旅游总收入5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9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皆创历史新高,被评为攻坚之年全省县(市)区高光时刻TOP10之一。
2023年,凌海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4所(不含职高),在校学生32159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1730人,在校学生5169人,毕业生1967人;初中28所,招生2533人,在校学生7429人,毕业生2628人;小学25所,招生1769人,在校学生12033人,毕业2635人;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392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7人,在校学生99人,毕业生22人。全市教职工共3237人,其中小学975人、初级中学78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894人,高中541人,特殊教育学校44人。
2024年,凌海市学前“双率”分别达到54%、90%,一高中通过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检,京东产教融合实训运营基地建成投入使用。
2024年,凌海市边墙子虎溪民俗文化村入选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点名单。成功承办2024年全国少年拳击锦标赛,积极举办系列文化惠民演出81场。
截至2024年底,凌海市拥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20个(包括街道卫生院1个、乡镇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专科防治所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125张。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595人,其中执业医师854人、执业助理医师229人、注册护士1512人。全市有村卫生室425个,乡村医生425人;诊所82个,诊所人员184人,其中执业医师92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98%。居家和社区养老基本服务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68万次。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中医院脑病科、骨伤科获评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
2024年,凌海市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63元,同比增长7.1%。新增就业1300人,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留凌来凌就业1550人。结婚1185对,离婚507对,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省民政厅终期评估。
2024年,凌海市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数为1180户,城镇居民最低保障人数为1621人,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数为12516户,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是18355人。城乡低保月标准分别提高到770元、592元。救济精简退职老职工57人。享受伤残保证金人数为138人,享受伤残抚恤金人数为90人,享受定期抚恤金人数为37人,4682人享受定期补助。有优抚优待对象375户,优待总金额335.38万元。
2024年,凌海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竣工。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打造凌海大街、商业路等静态车辆管理示范街路4条,实施“洗扫冲洒保”组合作业,城区街路达到“六净三无”标准。乡村环境再塑新貌。新建维修“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42.9公里、农村公路128.8公里。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五好两宜”和美乡村5个、美丽宜居村17个。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8个、村屯集中畜禽粪污堆沤点370个。余积镇被确定为辽宁省第二批重点镇。大茂堡村、石南村等4个村列入第二批辽宁省传统村落名录。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指标总体向好,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2%,西八千国控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
2024年末,凌海市公路总里程2087.79公里。其中,北京—香港公路2公里、省道177.6公里、县道71.3公里、乡道530.4公里、村道1201.2公里。有铺装路面(内含水泥路面)1771.4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51.1公里、未铺装路面165.2公里。
凌海市区距北京480公里,距沈阳市180公里,距大连市350公里,距锦州港30公里,距锦州湾机场20公里,秦沈、京哈铁路等9条高速、高铁和国、省干线穿境而过,域内有3个高铁车站、7个高速出口,是同时具有“空港、海港”的县级市。
凌海剪纸的溯源已久,盛于明朝。剪纸最初主要用于祭祀,如大量的祭树、供花、猪神、牛神、虎神,都反映出群众对自然的依赖与崇拜。后来剪纸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民间婚、丧、嫁、娶及各种喜庆之日中,凌海民间的女孩子各个都是剪纸能手,因为剪纸技艺被作为衡量妇女心灵手巧的标志,评判新娘的标准。逢年过节,凌海特别是农村家家户户窗上、门上、鸡架、猪圈到处都是红红的剪纸,折射出浓郁而热烈的民俗情怀。凌海剪纸是海洋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山林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有机结合,因而题材非常广泛。2004年,凌海文化馆组织40余幅作品赴北京民俗博物馆参加“中国.锦州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展”,凌海市文化馆青年剪纸作者佟荣铁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九州神韵》栏目组访问。2006年,凌海剪纸积极配合锦州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艺术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凌海民间剪纸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凌海文化馆自1986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风筝赛,每次都吸引众多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对凌海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技术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1990年,文化馆确立高峰乡为凌海风筝基地,使风筝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1991年,文化馆组织凌海优秀的风筝爱好者参加“北京第四届国际风筝赛”,表演了“三羊开泰”大型串风筝,受到了众多记者的争相报道,并获优秀奖。
清末年间,凌海右卫人黄绍斌致力国画,长于画虎,惜作品散失殆尽。建国后,文化馆多次组织群众开展美术、摄影、书法等艺术活动,培训爱好者,组织创作活动,举办作品展览,为报刊提供资料,一支以业余爱好者为主体的美术、摄影、书法队伍在凌海市内逐渐形成。各乡镇书画社崛起,更推动了全市书画艺术的发展。凌海的漫画艺术进步较快,刘战舟等被吸收为辽宁省漫画家协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末,凌海涌现出一批专业的中青年书画家李赤峰、徐志刚、李玉宝、刘凯等,他们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国画、油画作品,参加北京、上海市等各大艺术博览会。
制陶技艺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凌海陶窑文化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慢轮制陶技术,烧制陶器一般采用砖或泥坯的馒头窑,上为窑室、下为窑灶。陶窑制品多以圆形为主,有的配以各种精美的纹饰,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质地较好。
凌海皮影戏多为民间自发组织,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唱影”或“影匠”奔走城市、村落演出。凌海皮影的演出影卷有六十余部,有《白蛇传》《西游记》《平西传》《降虎阵》等。2008年,凌海皮影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凌海皮影艺人陈万增的皮影在辽西民间工艺品展及各级民俗展中获奖,他还与其传承人受邀参加中国•葫芦岛文化节、中国(沈阳市)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展示传统民间皮影艺术,受到了国内外友人的欢迎。
建国以来,凌海文化馆主编的《凌河文艺》、文联主办的《锦花》都为广大业余作者开辟了练笔的园地。1982年,中国第一家文学社团在凌海市娘娘宫乡诞生,《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消息,日本友人致函赞许。此后,凌海市城乡23家文学社团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业余作者达1300多人,年出刊50余期。截至2025年2月,凌海市有国家、省、市作家协会会员近60人,作品以诗歌、小说见长,享有“诗歌之乡”之美誉。1991年,凌海市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农民文学创作基地”“辽宁省文学艺术之乡”。2008年,凌海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文学)之乡”。
大秧歌是凌海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全市城乡共有秧歌队100余支,常年活跃在凌海城市与各乡镇、村,某些秧歌队已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九华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凌海市九华山新区,面积3.5平方公里,隶属辽宁省凌海市,海陆空交通便利,由民营企业家张占宇斥资数亿打造。风景区有三万年文化遗存,六千年人类历史,文物古迹众多。九华山风景区历史悠久。虞、夏作为冀州之域时就有记载,得名于明金战争。1631年,皇太极取得大凌河城之战的胜利后,与明军将领祖大寿在这里举行了受降仪式,皇太极命名此山为九华山。
十三峰旅游风景区坐落在凌海市石山镇境内,距凌海市城区25公里。风景区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主要由十三座山峰组成,共有各种景点近二十处,其中十三座山峰绵延起伏,群山相拥,长达20公里,宽4公里。
十三峰属医巫闾山余脉。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风水宝地”。关于石山峰的一些神话传说在民间更是流传甚广。据说玉皇大帝派二郎神到人间布山,二郎神挑山至北方,见不远处祥云缭绕,大喜过望,遂从担子里掀下几块小石头来,落在人间,便成了十三座山峰。而十三峰的名字据说是出自爱新觉罗·弘历的“金口”。有一年乾隆驾幸旧都回归时,途径此处,见此山峰峦叠嶂,云缠雾绕,风景如画,不禁诗兴大发,遂吟诗一首:“巍峨天外见芙蓉,夜雨新添罗黛呈,自是闾山行尽处,画图云拥十三峰”。十三峰因此得名。十三峰分别是天罗井山、望海寺山‘金牛洞山、印山、猴山、南大梁山、鹰嘴山、白玉石山、平顶山、玉石盖山、兔儿洞山、大葫芦山、二葫芦山。其中天罗井山为十三峰中的最高峰,海拔254米。主要风景多集中在天罗井山和金牛洞山上。
大凌河古称白狼河,亦名渝水,辽名灵河,金、元易“灵”为“凌”,明始称大凌河。其河源市分西、南两支,西支发源于辽宁省凌源市十家子乡张家营子南沟,河源高程1200米;南支发源于辽宁建昌县要路沟乡五杖子村北沟,河源高程853.9米。两条源流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吉利嗄营子相汇,流经朝阳、北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义县、凌海,于凌海入渤海。全长403公里,凌海境内流长84.95公里,流域面积842.8平方公里,河道宽度1327-6314米。是一条多沙河。每当汛期洪流滚滚,夹带大量泥沙流入渤海,使入海口不断延伸,河床也不断逐年淤高,形成奇特冲击地貌。两岸丰实的植被,独有的速生杨树林,与蜿蜒的河水交相辉映,形成了独有“凌河景观”“凌河晨雾”“烟水渔翁”“天鹅戏水”的四季常见的景观,加之四季变幻颜色,形成了春、夏、秋、冬不同画卷。
凌海市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渤海辽东湾北海岸,辽宁省凌海市南部沿海地带,囊括凌海市68.7公里海岸线,东起大凌河街道河口,与辽宁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西至小凌河河口西部龙头,与笔架山、天桥景观相接;北部为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和辽西明珠凌海市。保护区总面积99168公顷。境内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备。兴阎公路贯穿保护区北部,油田道路在境内四通八达,距秦沈高速铁路和沈山高速公路仅10公里;固定电话网络密集,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境。保护区内物种多样,资源丰富。共有动植物239科,1024种,是濒危的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禽栖息、繁殖、迁徙必经之地。大凌河入海处2000多亩碱蓬草秋季似红色地毯铺满海滩。
岩井寺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医巫闾山余脉锦州城北的秀云山中。风景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基本上荟萃了中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各类野生植物。其中原始森林近千亩,树种主要有松、柏、柞、枫、杨、榆、白桦等一百多种,各类花草植物也达数十种。山上还常有狼、狐、东方狍、山羊、红原鸡等各类野生动物30余种出没于此。同时,风景区内还有五十余处独具特色的风景点:岩井寺、一线天、玉兔奔月、龙汲水、龟石过海、石棚古松、通天石路等。这些景点多被山上植被所遮蔽,从山下而望,难以寻见。岩井寺森林公园每年都吸引了各方游客几十万余人次。
茶山风景区坐落于文化古城锦州市城北18公里处的凌海市余积镇,风景区由西北走向东南,长4.5公里,宽3.5公里,周边16公里。整个风景区由茶山、石虎山、望城山、关山组成。山脚下有一条季节河夹板河在此流过。
政务信息.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概况.凌海市人民政府.2025-07-16
走进凌海.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大凌河右岸(锦义界至沈山铁路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勘察及设计费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凌海市大凌河右岸(锦义界至沈山铁路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勘察及设计费中标(成交)结果公告.2025-07-12
渤海辽东湾畔.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美丽乡村行——凌海凌海,领我去嗨~.微信公众平台.2025-07-12
人口 民族 宗教.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水汶气候.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土地资源.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地貌特征.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历史记载.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历史沿革.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2024年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交通便利.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教育部网站.2025-07-12
..2025-07-1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7-12
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中国青年报.2025-07-12
水资源.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野生动植物资源.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矿藏资源.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乡镇部门.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春雷到大有经济开发区调研.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公示2025年 市、乡、村三级河长的通知.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0次会议.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政协开展打造现代物流体系 培育创新经济增长点重点协商视察.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凌海市人民政府.2025-07-12
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宁省人民政府.2025-07-12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辽宁省人民政府.2025-07-12
班吉塔.班吉塔.2025-07-12
红色记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07-12
民间剪纸.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民间风筝.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书画艺术.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传统手工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皮影艺术.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群众文学.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民间秧歌.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九华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2025-07-12
十三峰风景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大凌河风景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大凌河口湿地风景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锦州岩井寺风景区.锦州市人民政府.2025-07-12
岩井寺风景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茶山风景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宋 九 龄.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冯 占 海.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7-1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7-12
国家卫生城市(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公布!.澎湃新闻.2025-07-12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7-12
关于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拟命名名单的公示.辽宁民政.2025-07-12
随机推荐
凌海市,原名锦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县级市,由锦州市代管,位于辽宁省西南部、锦州市南部,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地带,土地面积2578.68平方公里。市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个乡镇、3个街道。凌海市全境环抱锦州市城区,东邻盘锦市和北镇市,西接葫芦岛市和朝阳市,北靠义县、北票市市,南临渤海辽东湾。截至2025年2月,凌海市总人口49万。
凌海市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凌海市自然地貌大体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内“山、平、洼、海”俱全。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类型;东北、西南部为丘陵漫岗地貌类型;中南部为平洼地貌类型。土地为大、小凌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凌海市在虞朝、夏朝时期属冀州地域;商属孤竹国,周系幽州地;战国时属燕地,秦、西汉属辽西郡,东汉为徒河县辖境,晋代属营州,元代属大宁路。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置广宁中、左屯卫,锦县是其辖境。清康熙改为锦县,隶属奉天府。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裁锦州府治,改府为县隶辽沈道。1929年废除道治,属辽宁省。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地区,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仍属锦县。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实行锦省制,设锦州省,锦县属锦州省。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置锦州市,县、市分治同隶锦州省。锦县公署仍驻锦州市内。1945年“九·三”胜利后,锦县曾为中国共产党游击区。1946年至1948年被中国国民党领属,当时仍称锦县。1949年后锦县人民政府驻大凌河街道镇。1988年,锦县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环渤海湾对外开放城市,也是辽宁省确定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之一。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撤销锦县设立凌海市。
2024年,凌海市GDP总量实现185.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6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5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9.7亿元,同比增长3.8%;三次产业比31:20.7:48.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凌海市区距沈阳市180公里,距锦州湾机场20公里,秦沈、京哈铁路等9条高速、高铁和国、省干线穿境而过,域内有3个高铁车站、7个高速出口,是同时具有“空港、海港”的县级市。
2017年2月,凌海市入选“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2018年5月,凌海市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名单”。2021年12月,凌海市入选“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2022年6月,凌海市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名称由来
凌海市原名锦县,因驻地座落于大凌河街道畔,辖区南临渤海湾,取其“凌”和“海”字而得名。
历史沿革
封建社会时期
凌海市虞朝、夏朝时期属冀州地域;商属孤竹国,周系幽州地;春秋、战国时为屠河,属燕国地;秦灭六国统一后,行郡县制,为辽西郡之辖境;西汉时属辽西郡徒河县地,新朝改称河福县;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置辽东属国,是为辽东属国之徒河县;三国魏徵辽东后置昌黎郡,郡治昌黎县;晋代时,北方鲜族兴起,前燕之慕容廆复置徒河,至慕容皝置西乐县于此;南北朝时则为北魏之昌黎郡广兴县,辖徒河、永乐、燕昌地。
隋统一后,凌海市为辽西郡沪河县辖境;唐朝时期属汝罗守捉地;五代十国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辽朝贵族耶律阿保机征服契丹各部后建立了契丹国,后改为辽,始设锦州临海军,置永乐县于此,属京中道。锦州市之名始于辽代,系以境内之小凌河绕城西南而东流,以其回旋如锦,名曰“锦川”,县名亦取于此。金朝时期,因辽制仍名锦州辖永乐、安昌、神水县,属北京路。元朝时期,称锦州属大宁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称帝,推翻了元朝统治,建都南京国号明,统一了中国。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置广宁中、左屯卫,锦县是其辖境。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置广宁右屯卫,初设于十三山堡。翌年迁治早闾阳镇之临海乡(今右卫镇),隶属辽东都司。明宣德三年置大凌河街道中左千户所(今凌海市驻地)。松山堡中屯千户所,筑城设守。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清太祖),建立后金国。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后金皇太极(清太宗),率兵进围大凌河城,明总兵祖大寿投降。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明崇十二年(公元1639年)清军围困松山城,至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松山城破,明总督洪承畴、总兵祖再而三乐等被俘。从此锦县地区论于清王朝。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逐步统一了中国。清代大体承沿明代旧制,锦县地区为锦州市之辖境。清康熙元年七月(公元1662年)始改锦州为锦县,隶属奉天府。清康熙三年六月(公元1664年)改隶广宁府。同年十二月罢广宁县,置锦州,县附府。县与府之治所驻锦州。延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分锦县西境置江家屯厅,后更名为锦西厅,隶奉天府,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裁县为府,取名锦县名称仍称锦州府。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裁锦州府治,改府为县,称锦县隶属辽沈道。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废除道制,直隶奉天省。同年奉天省改名辽宁省,锦县隶属辽宁省,县治所驻锦州市。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占据了东北地区,扶植伪满傀儡政权,翌年(伪满大同元年)设置锦县公署,隶属奉天省,县治所仍驻锦州。伪满康德元年十月(公元1934年),伪满行锦省制,设锦州省,锦县公署隶属锦州省。伪满康德四年(公元1937年)设锦州市,县、市分治,县治所仍驻锦州。1945年“八·五五”光复后,锦县曾一度由中国共产党八路军解放。同年冬,中国国民党军队进驻。至1948年,设锦县政府驻于锦州市。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锦州解放。锦县人民政府移驻锦州城北流水堡屯。1949年初,锦县人民政府迁至大凌河街道村。同年成立辽宁省,锦县隶属辽西省。
新中国时期
1954年,辽西地区、辽东两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县隶属辽宁省。同年省、市、县的行政名称改为人民委员会。锦县人民委员会,隶属于辽宁省人民委员会。之后,根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于1980年末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决议,锦县革命委员会改为县人民政府一直沿用至凌海立市。1988年,锦县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环渤海湾对外开放城市,也是辽宁省确定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之一。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改锦县为凌海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凌海市为辽宁省辖县级市,由锦州市代管,位于辽宁省西南部、锦州市南部,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地带,总面积2555km²。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0°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全境环抱锦州市城区,位于盘锦市、葫芦岛市和朝阳市3个大中城市中间,东邻盘锦市和北镇市,西接葫芦岛市和朝阳市,北靠义县、北票市,南临渤海辽东湾。
地形地貌
凌海市自然地貌大体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内“山、平、洼、海”俱全。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地貌类型;东北、西南部为丘陵漫岗地貌类型;中南部为平洼地貌类型。土地为大、小凌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一般在海拔50米以下,为平原、洼地、滩涂的组合地貌。洼地为退海之地,海拔在10m以下。
凌海市境内的山脉为松岭山余脉和医巫闾山脉。两条山脉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延伸至凌海市的西部、北部。大凌河以西为松岭山余脉,大凌河以东为医巫闾山脉。
气候
凌海市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610mm,无霜期160—180天。年日照市时数为2700多个小时。
水文
凌海市海岸线长68.7km,境内有流长在10km以上河流有19条,分属于大凌河街道、小凌河、辽河三个水系。其中,大凌河流程为85公里,流域面积为842km²。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凌海市土地总面积2555km²,耕地面积173万亩,草地面积5万公顷。海岸线总长68.7公里,沿海滩涂24万亩,10米等深线近海水域104万亩,盛产海参、对虾属、贝类等多种海产品。
水资源
凌海市水资源总量为5.4亿立方米,流长在10km以上的河流有19条,分属于大凌河、小凌河和辽河三个水系。其中,大凌河流程为85公里,流域面积为842km²,是理想的种植业和林业开发用地。
矿产资源
凌海市境内有大小山岭77座,均属松岭山脉和医巫闾山余脉的延伸部分,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石油、天然气、花岗石、黄金、煤炭、膨润土、石灰岩等37种。其中黄金储量1万吨、煤炭储量700万吨,碳酸钙储量3亿m³,特别是曾做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平津战役纪念馆选材的花岗岩储量多达几十亿立方米,亟需开发。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凌海市境内动物包括兽类、淡水鱼类、昆虫纲。兽类有:东方狍、欧洲狗獾、野兔、狐属、貉、黄鼬(黄鼠狼)、豹猫、麝鼠;淡水鱼类有:鲤鱼、鲫鱼、鲇形目、墨头鱼、泥鳅、草鱼、白鲢、花鲢、河虾、中华绒螯蟹;昆虫类有:黄蜂、赤眼蜂、蝉、土虫。此外,还有蝎子、蟾蜍、青蛙、龟、蛇、蜥蜴、蚯蚓、水蛭等。
植物
凌海市境内野生植物有可用作药材的延胡索、五味子、东北南星、欧铃兰、宽叶远志、细叶远志、白头翁、漏芦、轮叶黄精、丹参、苦老芽、小玉竹、败酱、赤芍药、知母、防风、黄柏、紫花地丁、甘草、车前、停力子、苍术、巨麦、刘寄奴、苦香树、苍耳。
行政区划
凌海市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个乡镇、3个街道和257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政府驻地:辽宁省凌海市青年大街96号。
参考资料: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4年年末,凌海市户籍人口470866人,比上年少4400人,人口总数比上年下降0.93%。其中,城镇人口97252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0.65%;乡村人口373614人,占79.35%。按性别分,男性235586人,女性235280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0.13。按年龄分,0-17岁人口47793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0.15%;18-34岁人口82524人,占17.53%;35-59岁人口189303人,占40.2%;60岁以上人口151246人,占32.12%;2024年共出生2063人,人口出生率为4.38‰,出生人口比上年增长14.17%,其中男孩1046人,女孩1017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85;死亡人口为5135人,死亡率为10.91‰,死亡人口比上年减少4871人,死亡人口其中男性2996人,女性2139人;迁入人口948人,迁出人口2222人。
截至2025年2月,凌海市总人口49万。
民族
截至2025年2月,凌海市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等15个民族。
方言
凌海方言属东北地区官话哈阜片长锦小片。
经济
综述
2024年,凌海市GDP总量实现185.7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6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5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9.7亿元,同比增长3.8%;三次产业比31:20.7:48.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税收收入9.26亿元,下降5.0%。非税收入6.39亿元,增长50.7%。在各项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77亿元,下降9.2%;企业所得税0.32亿元,下降39.1%;个人所得税0.18亿元,下降4.8%。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4亿元,下降11.4%;公共安全支出0.97亿元,下降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8亿元,增长16.9%;教育支出4.11亿元,增长0.7%;科技支出0.02亿元,增长95.6%;农业水支出5.69亿元,下降11.7%;卫生健康支出2.21亿元,下降6.3%;住房保障支出0.63亿元,下降12.7%;节能环保支出1.28亿元,增长20.6%;粮油物资储备支出0.07亿元,下降77.1%;交通运输支出1.1亿元,下降16.6%;资源勘探信息支出2.72亿元,增长25.8%;自然资源海洋气象支出2.51亿元,增长65.1%;城乡社区支出1.98亿元,下降34.4%。
截至2024年底,凌海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3.745亿元,比年初增加22.57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74.980亿元,比年初增加22.108亿元。本外币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2.981亿元,比年初增加2.658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6.567亿元,比年初增加13.6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261亿元,比年初增加3.108亿元;中长期贷款32.872亿元,比年初增加4.402亿元。年末全市保险主体机构共19家,其中财险公司10家,人寿保险公司9家。全年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4.05亿元,同比下降0.0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22亿元,同比下降-3.15%;寿险保费收入0.83亿元,同比增长11.75%。
2024年,凌海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4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75.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9.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0.5%。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9%,18.4%,79.7%。全市在库计划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24个,占全部项目的25.5%,比去年同期少1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4.9%,占我市全部投资比重的58.2%。2024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2.7%,占全市投资的62.3%,占比较高。2024年工业投资项目29个,占全部投资项目的30.9%,比去年同期减少18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9.3%,占全部投资的18.4%。2024年全市共有民间投资项目56个(比去年同期少28个),占全部投资项目的59.6%;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3.8%,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7.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9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8.1%。
第一产业
2024年,凌海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8亿元,可比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可比增长5.9%;林业产值0.3亿元,可比增长44%;牧业产值38.2亿元,可比增长3.5%;渔业产值21.2亿元,可比增长4.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2.4亿元,可比增长5.2%。全年粮食总产量54.9万吨,同比下降1.9%。其中,玉米产量为34.6万吨,同比下降10.3%;水稻产量为18.1万吨,同比增长19.3%;大豆产量0.5万吨,同比增长16.3%。全年油料产量4.65万吨,同比增长0.14%。全年蔬菜产量80.8万吨,同比增长7.8%;水果产量32.3万吨,同比增长7.7%。生猪出栏57.1万头,同比增长0.6%;牛出栏2.6万头,同比增长3.1%;羊出栏21.8万只,同比增长2.3%;家禽出栏2360.0万只,同比增长4.4%。
第二产业
2024年,凌海市54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有经营活动的1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6个行业产值保持正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0.8%;汽车制造业增长24.6%;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20.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0.1%。9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下降,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4.4%;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3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6.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6.6%;金属制品业下降13.8% ;纺织业下降12.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4%;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3.3%;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1.4%。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0.04亿元,比2023年增长22.1%。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建筑业总产值7.7亿元,比上年下降9.5%。
第三产业
2024年,凌海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同比增长7.8%。按消费形态分,2024年批发业同比增长16.5%;零售业同比增长6.2%;住宿业同比增长0.1%;餐饮业同比增长12.2%。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值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1180万元,同比增长25%;饮料类零售额652.8万元,同比增长10.3%;烟酒类零售额701万元,同比下降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0433.8万元,同比增长7.7%;化妆品类零售额1385.8万元,同比增长25.6%;金银珠宝类零售额3541.2万元,同比增长158.9%;日用品类零售额5092.7万元,同比增长16.6%;五金、电料类零售额886.7万元,同比增长1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169.8万元,同比下降12.5%;中西药品类零售额33810.1万元,同比增长8.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902.8万元,同比增长15.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17965.9万元,同比增长48.1%;汽车类零售额3175.1万元,同比增长17.1%。全年进出口总额5.5亿元,比上年下降29.1%。其中,出口总额4.6亿元,下降17.9%;进口总额0.9亿元,下降40%。外商直接投资13万美元,均为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
2024,凌海市全年旅游总收入5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9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皆创历史新高,被评为攻坚之年全省县(市)区高光时刻TOP10之一。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凌海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4所(不含职高),在校学生32159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1730人,在校学生5169人,毕业生1967人;初中28所,招生2533人,在校学生7429人,毕业生2628人;小学25所,招生1769人,在校学生12033人,毕业2635人;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392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7人,在校学生99人,毕业生22人。全市教职工共3237人,其中小学975人、初级中学78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894人,高中541人,特殊教育学校44人。
2024年,凌海市学前“双率”分别达到54%、90%,一高中通过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检,京东产教融合实训运营基地建成投入使用。
文体事业
2024年,凌海市边墙子虎溪民俗文化村入选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点名单。成功承办2024年全国少年拳击锦标赛,积极举办系列文化惠民演出81场。
卫生事业
截至2024年底,凌海市拥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20个(包括街道卫生院1个、乡镇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专科防治所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125张。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595人,其中执业医师854人、执业助理医师229人、注册护士1512人。全市有村卫生室425个,乡村医生425人;诊所82个,诊所人员184人,其中执业医师92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98%。居家和社区养老基本服务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居家上门服务1.68万次。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推进,中医院脑病科、骨伤科获评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
社会保障
2024年,凌海市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63元,同比增长7.1%。新增就业1300人,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留凌来凌就业1550人。结婚1185对,离婚507对,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省民政厅终期评估。
2024年,凌海市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数为1180户,城镇居民最低保障人数为1621人,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数为12516户,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家庭是18355人。城乡低保月标准分别提高到770元、592元。救济精简退职老职工57人。享受伤残保证金人数为138人,享受伤残抚恤金人数为90人,享受定期抚恤金人数为37人,4682人享受定期补助。有优抚优待对象375户,优待总金额335.38万元。
人居环境
2024年,凌海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竣工。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排查整治深入开展,打造凌海大街、商业路等静态车辆管理示范街路4条,实施“洗扫冲洒保”组合作业,城区街路达到“六净三无”标准。乡村环境再塑新貌。新建维修“一事一议”村内道路142.9公里、农村公路128.8公里。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五好两宜”和美乡村5个、美丽宜居村17个。新建生活垃圾中转站8个、村屯集中畜禽粪污堆沤点370个。余积镇被确定为辽宁省第二批重点镇。大茂堡村、石南村等4个村列入第二批辽宁省传统村落名录。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指标总体向好,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2%,西八千国控断面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
交通
2024年末,凌海市公路总里程2087.79公里。其中,北京—香港公路2公里、省道177.6公里、县道71.3公里、乡道530.4公里、村道1201.2公里。有铺装路面(内含水泥路面)1771.4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51.1公里、未铺装路面165.2公里。
凌海市区距北京480公里,距沈阳市180公里,距大连市350公里,距锦州港30公里,距锦州湾机场20公里,秦沈、京哈铁路等9条高速、高铁和国、省干线穿境而过,域内有3个高铁车站、7个高速出口,是同时具有“空港、海港”的县级市。
人文
文物古迹
民俗文化
民间剪纸
凌海剪纸的溯源已久,盛于明朝。剪纸最初主要用于祭祀,如大量的祭树、供花、猪神、牛神、虎神,都反映出群众对自然的依赖与崇拜。后来剪纸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民间婚、丧、嫁、娶及各种喜庆之日中,凌海民间的女孩子各个都是剪纸能手,因为剪纸技艺被作为衡量妇女心灵手巧的标志,评判新娘的标准。逢年过节,凌海特别是农村家家户户窗上、门上、鸡架、猪圈到处都是红红的剪纸,折射出浓郁而热烈的民俗情怀。凌海剪纸是海洋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山林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有机结合,因而题材非常广泛。2004年,凌海文化馆组织40余幅作品赴北京民俗博物馆参加“中国.锦州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展”,凌海市文化馆青年剪纸作者佟荣铁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九州神韵》栏目组访问。2006年,凌海剪纸积极配合锦州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艺术成功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凌海民间剪纸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民间风筝
凌海文化馆自1986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风筝赛,每次都吸引众多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对凌海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技术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1990年,文化馆确立高峰乡为凌海风筝基地,使风筝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1991年,文化馆组织凌海优秀的风筝爱好者参加“北京第四届国际风筝赛”,表演了“三羊开泰”大型串风筝,受到了众多记者的争相报道,并获优秀奖。
书画艺术
清末年间,凌海右卫人黄绍斌致力国画,长于画虎,惜作品散失殆尽。建国后,文化馆多次组织群众开展美术、摄影、书法等艺术活动,培训爱好者,组织创作活动,举办作品展览,为报刊提供资料,一支以业余爱好者为主体的美术、摄影、书法队伍在凌海市内逐渐形成。各乡镇书画社崛起,更推动了全市书画艺术的发展。凌海的漫画艺术进步较快,刘战舟等被吸收为辽宁省漫画家协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末,凌海涌现出一批专业的中青年书画家李赤峰、徐志刚、李玉宝、刘凯等,他们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国画、油画作品,参加北京、上海市等各大艺术博览会。
传统手工艺
制陶技艺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凌海陶窑文化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慢轮制陶技术,烧制陶器一般采用砖或泥坯的馒头窑,上为窑室、下为窑灶。陶窑制品多以圆形为主,有的配以各种精美的纹饰,不仅造型美观,而且质地较好。
皮影艺术
凌海皮影戏多为民间自发组织,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唱影”或“影匠”奔走城市、村落演出。凌海皮影的演出影卷有六十余部,有《白蛇传》《西游记》《平西传》《降虎阵》等。2008年,凌海皮影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凌海皮影艺人陈万增的皮影在辽西民间工艺品展及各级民俗展中获奖,他还与其传承人受邀参加中国•葫芦岛文化节、中国(沈阳市)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各种民族文化活动,展示传统民间皮影艺术,受到了国内外友人的欢迎。
群众文学
建国以来,凌海文化馆主编的《凌河文艺》、文联主办的《锦花》都为广大业余作者开辟了练笔的园地。1982年,中国第一家文学社团在凌海市娘娘宫乡诞生,《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消息,日本友人致函赞许。此后,凌海市城乡23家文学社团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业余作者达1300多人,年出刊50余期。截至2025年2月,凌海市有国家、省、市作家协会会员近60人,作品以诗歌、小说见长,享有“诗歌之乡”之美誉。1991年,凌海市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农民文学创作基地”“辽宁省文学艺术之乡”。2008年,凌海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文学)之乡”。
民间秧歌
大秧歌是凌海最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全市城乡共有秧歌队100余支,常年活跃在凌海城市与各乡镇、村,某些秧歌队已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风景名胜
九华山风景区
九华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凌海市九华山新区,面积3.5平方公里,隶属辽宁省凌海市,海陆空交通便利,由民营企业家张占宇斥资数亿打造。风景区有三万年文化遗存,六千年人类历史,文物古迹众多。九华山风景区历史悠久。虞、夏作为冀州之域时就有记载,得名于明金战争。1631年,皇太极取得大凌河城之战的胜利后,与明军将领祖大寿在这里举行了受降仪式,皇太极命名此山为九华山。
十三峰风景区
十三峰旅游风景区坐落在凌海市石山镇境内,距凌海市城区25公里。风景区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主要由十三座山峰组成,共有各种景点近二十处,其中十三座山峰绵延起伏,群山相拥,长达20公里,宽4公里。
十三峰属医巫闾山余脉。自古以来就被看作是“风水宝地”。关于石山峰的一些神话传说在民间更是流传甚广。据说玉皇大帝派二郎神到人间布山,二郎神挑山至北方,见不远处祥云缭绕,大喜过望,遂从担子里掀下几块小石头来,落在人间,便成了十三座山峰。而十三峰的名字据说是出自爱新觉罗·弘历的“金口”。有一年乾隆驾幸旧都回归时,途径此处,见此山峰峦叠嶂,云缠雾绕,风景如画,不禁诗兴大发,遂吟诗一首:“巍峨天外见芙蓉,夜雨新添罗黛呈,自是闾山行尽处,画图云拥十三峰”。十三峰因此得名。十三峰分别是天罗井山、望海寺山‘金牛洞山、印山、猴山、南大梁山、鹰嘴山、白玉石山、平顶山、玉石盖山、兔儿洞山、大葫芦山、二葫芦山。其中天罗井山为十三峰中的最高峰,海拔254米。主要风景多集中在天罗井山和金牛洞山上。
大凌河风景区
大凌河古称白狼河,亦名渝水,辽名灵河,金、元易“灵”为“凌”,明始称大凌河。其河源市分西、南两支,西支发源于辽宁省凌源市十家子乡张家营子南沟,河源高程1200米;南支发源于辽宁建昌县要路沟乡五杖子村北沟,河源高程853.9米。两条源流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吉利嗄营子相汇,流经朝阳、北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义县、凌海,于凌海入渤海。全长403公里,凌海境内流长84.95公里,流域面积842.8平方公里,河道宽度1327-6314米。是一条多沙河。每当汛期洪流滚滚,夹带大量泥沙流入渤海,使入海口不断延伸,河床也不断逐年淤高,形成奇特冲击地貌。两岸丰实的植被,独有的速生杨树林,与蜿蜒的河水交相辉映,形成了独有“凌河景观”“凌河晨雾”“烟水渔翁”“天鹅戏水”的四季常见的景观,加之四季变幻颜色,形成了春、夏、秋、冬不同画卷。
大凌河口湿地风景区
凌海市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渤海辽东湾北海岸,辽宁省凌海市南部沿海地带,囊括凌海市68.7公里海岸线,东起大凌河街道河口,与辽宁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西至小凌河河口西部龙头,与笔架山、天桥景观相接;北部为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和辽西明珠凌海市。保护区总面积99168公顷。境内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备。兴阎公路贯穿保护区北部,油田道路在境内四通八达,距秦沈高速铁路和沈山高速公路仅10公里;固定电话网络密集,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境。保护区内物种多样,资源丰富。共有动植物239科,1024种,是濒危的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禽栖息、繁殖、迁徙必经之地。大凌河入海处2000多亩碱蓬草秋季似红色地毯铺满海滩。
岩井寺风景区
岩井寺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地处医巫闾山余脉锦州城北的秀云山中。风景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基本上荟萃了中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各类野生植物。其中原始森林近千亩,树种主要有松、柏、柞、枫、杨、榆、白桦等一百多种,各类花草植物也达数十种。山上还常有狼、狐、东方狍、山羊、红原鸡等各类野生动物30余种出没于此。同时,风景区内还有五十余处独具特色的风景点:岩井寺、一线天、玉兔奔月、龙汲水、龟石过海、石棚古松、通天石路等。这些景点多被山上植被所遮蔽,从山下而望,难以寻见。岩井寺森林公园每年都吸引了各方游客几十万余人次。
茶山风景区
茶山风景区坐落于文化古城锦州市城北18公里处的凌海市余积镇,风景区由西北走向东南,长4.5公里,宽3.5公里,周边16公里。整个风景区由茶山、石虎山、望城山、关山组成。山脚下有一条季节河夹板河在此流过。
著名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政务信息.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概况.凌海市人民政府.2025-07-16
走进凌海.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大凌河右岸(锦义界至沈山铁路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勘察及设计费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凌海市大凌河右岸(锦义界至沈山铁路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勘察及设计费中标(成交)结果公告.2025-07-12
渤海辽东湾畔.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美丽乡村行——凌海凌海,领我去嗨~.微信公众平台.2025-07-12
人口 民族 宗教.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水汶气候.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土地资源.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地貌特征.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历史记载.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历史沿革.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历史沿革.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2024年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交通便利.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教育部网站.2025-07-12
..2025-07-1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7-12
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中国青年报.2025-07-12
水资源.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野生动植物资源.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矿藏资源.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乡镇部门.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春雷到大有经济开发区调研.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河长制办公室关于公示2025年 市、乡、村三级河长的通知.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0次会议.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凌海市政协开展打造现代物流体系 培育创新经济增长点重点协商视察.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凌海市人民政府.2025-07-12
辽宁省人民政府文件.辽宁省人民政府.2025-07-12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辽宁省人民政府.2025-07-12
班吉塔.班吉塔.2025-07-12
红色记忆|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07-12
民间剪纸.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民间风筝.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书画艺术.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传统手工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皮影艺术.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群众文学.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民间秧歌.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九华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2025-07-12
十三峰风景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大凌河风景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大凌河口湿地风景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锦州岩井寺风景区.锦州市人民政府.2025-07-12
岩井寺风景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茶山风景区.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宋 九 龄.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冯 占 海.凌海市人民政府网.2025-07-12
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7-1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7-12
国家卫生城市(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公布!.澎湃新闻.2025-07-12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5-07-12
关于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拟命名名单的公示.辽宁民政.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