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英语:Jimei University),简称集大,地处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邮编为361021。集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是中国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201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正式批准集美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等2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集美大学发端于陈嘉庚先生1918年以来在厦门集美学村创办的系列专门学校,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2004年,厦门市所属的厦门市工业学校成建制并入。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总占地面积近25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共有主校区、师范校区、水产校区、轮机校区、财经校区、科学馆区、航海校区、福东校区、莲花池区、水塔区、水上站区、诚毅校区等12个校区。有专任教师1630余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1人次、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29人次、市厅级高层次人才471人次。学校在校生31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7200多人、研究生3400多人、国(境)外学生500多人。学校设有20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集美大学位列第167名。
1918年3月,陈嘉庚先生创办了集美学校。1920年8月,增设商科,1927年3月,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变更组织,所有各部均易其名,改部为校,商业部改为集美商业学校,集美学校师范部增办幼儿师范。
1937年,日军侵占金门,学校内迁。师范、中学迁往安溪文庙;商业学校迁往安溪后垵乡;农林学校迁往安溪同美乡;水产航海学校迁往安溪县官桥乡。
1938年,集美学校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
1939年,水产航海、商业和农林各科脱离联合中学,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
1941年,职业学校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各自独立设校。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集美区学校陆续迁回集美。
1956年1月,私立福建集美财经学校由人民政府接办,易名为集美财经学校。1958年,水产航海学校分开建校,分别定名为:福建省厦门市私立集美水产学校”、“福建省厦门市私立集美航海学校”。
1959年3月,厦门纺织工业学校、泉州食品工业学校并入,改称为集美轻工业学校。1965年5月,集美轻工业学校正式分为轻工、财经两校,财经学校定名为福建财经学校。
集美学校师范部于1958年改名为厦门师范学校,1960年改名为厦门师范学院。
1973年3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福建财经学校复办,改名为福建省财经学校。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创立“厦门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集美航海学校改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
1979年5月,上海市水产学院恢复,部分专业迁回上海,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仍继续在厦门办学。
1980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厦门师范专科学校于更名为“集美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1月,集美财政专科学校诞生。
1989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又改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2003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成立。
2004年,原鹭江职业大学附属中专“厦门工业学校”并入集美大学。
2008年,教育部批准集美大学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2018年3月,集美大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0年首批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集美大学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高校。
2021年6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5月24日,入选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名单。
2023年6月,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公布2023年新增学士授权专业名单,据介绍, 34所院校的国际新闻与传播等203个本科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其中,集美大学等厦门市地区高校增加45个专业。
2024年1月,福建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集美大学接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实验2”科考船,据介绍,“实验2”科考船后续将转移至位于厦门十里长堤附近的集美大学水上训练中心。学校将把该船打造成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等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提高海上专业相关课程实训教学水平,继续为我国航海科学教育事业发挥余热。同时,“实验2”科考船还将面向社会开放,并成为青少年航海科普基地。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此外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集美大学与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参考资料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630余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1人次、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29人次、市厅级高层次人才471人次。
截至2025年4月,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0个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界、工程、农业科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
截至2025年4月,集美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1个、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1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作为培养我国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总载重达6.4万吨。
集美大学对标教育部“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全面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大类型“金课”。截止2023年11月,学校已建成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全国创业类慕课;91门省级一流课程;272门校级一流课程;6门课程获批入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22 拓金计划”课程;41门次的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20门课程上线福建省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2021年至2023年11月期间,学校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48项,7个项目入选福建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典型案例库;7项入选省级以上研究生课程案例库;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4项。
集美大学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入选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产业创新联盟、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等,牵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家鳗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截至2025年4月,已与全球150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国际航标组织(IALA)、北极大学联盟(UArctic)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获批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迄今已培养18届6600多名毕业生。学校是亚洲航标培训基地,是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是经教育部批准较早具有招收台港澳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和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招生单位、福建省及集美区台湾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
截止2025年1月,集美大学与台湾地区交流院校共有45所。截至2025年3月,集美大学部分国外合作院校包括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德国亚琛工大国际学院和通用力学研究所、沙拉哥萨大学、美国安德鲁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日本长崎大学、日本札幌学院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等。
2023年,集美大学与麦考瑞大学和阿德雷德大学联合培养项目成功获批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2+2 中澳学分互认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已有 2 个经教育部批准的自主招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与美国库克大学合作举办的工商管理专业学士项目和国际会计专业学士学位项目。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2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0个。
自然科学类
人文科学类
截止2025年4月,集美大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84项。其中2019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柚类水果采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
2008年至2025年1月,集美大学政府成果奖励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获奖共有60个,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共1个,获省级一等奖共7个,获省级二等奖共19个,获省级三等奖共33个。
集美大学图书馆由坐落于校部的陈延奎图书馆、嘉庚图书馆和分布于老校区的两个专业书刊阅览点组成。嘉庚馆主要收藏自科类中外文图书、现报刊及综合类过刊过报,陈延奎馆主要收藏社科类中外文图书和现报刊,位于印斗和财经校区的两个专业书刊阅览点则分别收藏水产生物类和经济类的专业书刊。
截至2025年4月,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353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近800种,电子图书1600多万册,电子期刊4万余种。收藏了清代古籍、民国文献,以及《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民国丛书》等影印版文史典籍。引进了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ScienceDirect、IEL、Springer、SCI、Ei、ESI等68个中外文数据库。
集美大学自主开发建设了《陈嘉庚研究数据库》《华侨华人文献库》《水产科技数据库》《集美大学机构知识库》《集美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5个特色专题数据库。图书馆还积极参与CALIS、CASHL、FULINK等各项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与国内多家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文献交换等共享合作关系
集美大学期刊中心是集美大学学术论文编辑、出版、发行机构,现有《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体育科学研究》四种学术期刊,由集美大学主办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81年创刊,由集美大学主办、主管,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CSA》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英国《动物学记录》ZR、波兰《哥白尼索引》IC、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本刊获评“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1998年12月创刊,由集美大学主办、主管,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学术论文,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社会治理、领域法学、经济与管理、语言与文学、艺术研究等栏目,另有非物质文化研究论坛、陈嘉庚研究、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等特色栏目。刊物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2019年度“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2023年度第七届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23年第七届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奖”。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福建省惟一教育类综合大学学报。其前身是《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982年3月创刊。1998年集美大学航海学院与其他4所高校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报更名为《集美大学学报》。曾用刊名为《集美大学教育学报》、《集美大学学报(教科版)》。刊物在福建省高校学报和全国教育专业期刊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文章转载率,近10年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0多篇,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同时“教师发展研究”栏目获得“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2010年还获得“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9年《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取得两项荣誉,一是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二是,坚持十多年的栏目“教师发展研究”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体育科学研究》创刊于1984年10月,原名《福建体育学院学报》,是由集美大学主办主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属大学学报系列。刊期为双月刊。《体育科学研究》主要反映体育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以及体育教学和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所设的栏目有“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生物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体育教育学”等。
在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集美大学位列全国第172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集美大学位列全国第170名。
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集美大学位列全国第167名。
集美大学校训为“诚毅”。
诚,源于《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毅,源于《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陈嘉庚曾有“诚信果毅”之语。诚是教以做人的道理,毅是教以做事的道理。
集美大学校徽由陈嘉庚先生所题,于2006年6月6日确定。校徽整体造型以集美学村门楼图案为基础,融合传统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用对称均衡的形式体现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1918,是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师范部的时间,是校史的起点。“门”表示稳妥安详,象征集美大学长久稳定的发展;“门”代表力争上游,象征集美大学不懈的追求探索;“门”代表历史和未来,象征集美大学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门”代表开放办学,象征集美大学海纳百川、放眼世界的格局。
《集美大学校歌》由许振源选曲,黄鸿翔作词。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天然位置,惟序与,英才乐育,蔚为国光。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学校法定住所为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共有主校区、师范校区、水产校区、轮机校区、财经校区、科学馆区、航海校区、福东校区、莲花池区、水塔区、水上站区、诚毅校区等12个校区。
主校区(体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工商管理学院)
师范校区、水产校区、轮机校区(音乐学院、水产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轮机工程学院)
财经校区、科学馆区、航海校区、福东校区、莲花池区、水塔区(财经学院、美术学院、航海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水上站区(水上训练站)
诚毅校区(诚毅学院)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总占地面积近25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校园建筑特色鲜明,有8栋嘉庚建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延平楼:坐落于鳌园路27号,位于“延平郡王”郑成功所筑的集美寨遗址处,原为集美小学教学楼。是陈嘉庚亲自选址、命名和为之草撰碑文《集美小学记》的一栋白灰砖墙的楼房,1922年9月落成,共三层30间。楼前巨石上镌有“延平古垒”四字,为陈嘉庚嘱人题刻。抗战期间,延平楼毁于日军炮火。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亲自主持延平楼重建工程,并于1953年3月按原样修复。主体为3层、门楼为4层。砖混木屋架结构,局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以条石基础,红色清水砖墙承重、花岗石作装饰镶砌,绿色琉璃瓦,屋顶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民族建筑风格。
南薰楼:位于延平楼西侧,黎明楼东南侧,1959年建成,是当时福建省最高的建筑,由陈嘉庚亲自主持兴建。坐北朝南,主楼15层高54米,楼顶为一座四角亭。两翼护楼高7层,形似鸟翼,翼端平台分别建有一座双层八角亭,与顶部四角亭遥相呼应,呈“山”字形架构。立面以白色细文花岗岩和粘土实心砖构建,屋顶是地道的中式绿瓦飞檐,融合了中西建筑的特色和优点,被誉为集美学村标志性建筑之一。
黎明楼:位于南薰楼西北侧,1957年6月建成,共74间,由陈嘉庚亲自主持兴建。坐北朝南,楼体依山坡地势而建,东边四层,西边五层,中段六层(局部四至五层)。主楼设前外廊,4、5层为拱形廊。主楼承重墙为红色清水砖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中段为燕尾脊单檐歇山顶,屋檐下有大斗拱装饰。
道南楼:位于黎明楼西侧,龙舟池西北侧,由陈嘉庚亲自主持兴建,于1962年春建成。坐北朝南,全长174米,由9座连体建筑一字排列,即由四座红瓦屋盖、粘土实心砖立面、形式相同的五层教学楼,连接着绿色琉璃瓦屋盖、白石立面的中央宫殿式七层办公楼、中段六层梯楼和两端六层角楼。
坐落于集美嘉庚路8号,位于集美龙舟池西面以北,原为集美归国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校舍。现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校舍。是陈嘉庚先生受中侨委委托,为解决大批华侨学生回国求学的困难,于1953年至1959年主持兴建。主建筑群共四排16座,坐北朝南,命名为南侨第一至南侨十六。楼体坐北朝南,顺池畔坡地而筑,由低至高。首排平屋,末排四层,逐排加层拔高。南北楼距16-18米,东西楼距4-8米,中间教室,两旁宿舍。道路纵横其间,横向四条,纵向五条,路中铺白石,两侧铺粘土实心砖,镶以白石边。
位于集岑路1号今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内,包括尚忠楼、诵诗楼、敦书楼。早期尚忠楼与文学、诵诗、敦书诸楼合称“集美学校女学”,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1949年集美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炮击损坏,1951年修复。
尚忠楼:是校主陈嘉庚主持兴建的一栋欧式建筑。坐北朝南,该楼由原尚忠楼加上扩建的尚忠楼东部合并组成,建造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原尚忠楼为三层,1921年2月建成;尚忠楼东部为四层23间,1954年9月竣工,扩建后合计四层42间。
敦书楼:位于尚忠楼西南侧,1925年落成,现为一栋中部门楼及南翼为3层、北冀为2层、南侧两层(局部三层)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这三个部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原为一字形排列、各自独立的三栋楼,即中部的文学楼(1925年落成)、北侧的诵诗楼和南侧的敦书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因新建诵诗楼、文学楼各一座,遂将原诵诗、文学、敦书三座楼的相邻部分打通,连成一座楼,统称敦书楼。敦书楼坐东朝西,前廊式布局,两冀为拱券廊,门楼一、二层为圆拱和尖拱相结合的券廊,三层为中式传统柱廊。
诵诗楼:又分新楼、旧楼,旧楼位于尚忠楼西南侧,是一栋两层10间、红砖红瓦、南洋建筑风格的建筑物,1921年2月落成,五十年代中期与原敦书楼、文学楼合三为一改称敦书楼。新楼位于尚忠楼东南侧,又名东楼,主体共3层(局部四层),红砖加瓦,1955年9月落成。
位于嘉庚路1号今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内,包括允恭楼、克让楼、崇俭楼、即温楼。
即温楼:1921年4月建成,系陈嘉庚亲自督建,1949年11月11日、1959年8月23日先后遭受蒋军飞机轰炸和12级强台风袭击,毁损严重,修复后屋顶部分较旧楼简约。坐北朝南,共3层,平面呈前廊式布局,廊呈拱券式,建筑外墙以红色清水砖为主、花岗石作装饰镶砌,内部为砖木结构。屋顶部分以双坡顶为主,外廊则为平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花、拱券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
允恭楼:坐落于崇俭楼东侧,1923年8月建成,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5年底修复,1983年加高为四层。坐北朝南,共三层,为美式风格建筑。平面呈外廊式布局,一至三楼中部为半圆外凸式廊,由6根罗马柱承托。一、二楼为拱券廊,三、四楼廊为方形开口。屋顶为平顶,粘土实心砖铺面。
崇俭楼:又名航院四号楼,位于允恭楼西侧。1926年2月建成,早期为集美商科学校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后为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教学楼。坐北朝南,系双角楼砖木结构楼房,共三层36间,外观与允恭楼东侧的原明良楼相似,中西合壁式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
克让楼:位于崇俭楼东侧,1952年建成。坐北朝南,共3层,平面呈外廊式布局,拱券廊式长廊,东面设六角形过廊。其与即温楼、明良楼、允恭楼、崇俭楼大致呈一字型排列,各楼以楼名第二字顺序组合连成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义“温、良、恭、俭、让”,表现出陈嘉庚对华族传统文化的尊崇,亦说明克让楼乃五座楼的殿后之作。
坐落于集岑路3号,1926年9月建成,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现为集美幼儿园教学楼。坐北朝南,系西班牙式双角楼砖石结构楼房,平面为门廊及后廊式布局,后廊中部呈半圆外凸状;主体建筑为二层、中部塔楼为四层。
科学馆坐落于集岑路2号集美体育馆西侧,1922年9月建成,由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3层、门楼为4层。1932年增筑中央第四层作为气象台。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1949年11月被中国国民党飞机轰炸受损,1951年修复。
2017年,集美大学被授予“2017年福建省高校档案学术论文优秀组织奖”称号。
2017年,集美大学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荣获“2017年福建省高校档案宣传信息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2018年,集美大学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获全国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
2021年,集美大学被厦门市教育局评为“厦门市绿色学校”。
学校章程.集美大学.2023-05-08
代码查询.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2024-06-04
代码查询.信用中国.2024-06-04
学校简介.集美大学.2024-04-16
集美大学.软科排名.2024-06-01
【一流大学建设进行时】喜报!我校新增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集美大学.2025-05-19
学院设置.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集美大学教务处.2025-05-09
集美大学校友卢云秀勇夺东京奥运第20金!.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校友.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我校荣获“厦门市绿色学校”称号.集美大学.2023-05-08
党政领导班子.集美大学.2024-04-1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官网.2025-04-10
学校简介.集美大学招生办公室.2024-05-13
校区分布图.集美大学.2025-05-09
办学历史.集美大学财经学院.2023-05-08
历史沿革.集美大学师范学院.2023-05-08
集美学村.fjedusr.2023-05-08
学院简介.集美大学水产学院.2023-05-08
学校简介.诚毅学院.2023-05-08
教育部关于批准华中科技大学、集美大学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08
我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集美大学.2023-05-08
全国遴选高校建设应急管理学院集美大学入选.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集美大学.2023-05-08
11家!福建公布这项综合试点单位.微信公众平台.2024-05-31
福建省最新公布!厦门高校增加45个专业.百家号.2024-05-31
“实验2”科考船成集美大学实验教学用船 将用于建设实践教育和青少年航海科普基地.百家号.2024-05-31
《福建日报》头版丨集美大学:牢记嘱托 加快建设“工海”特色一流大学.集美大学.2025-05-21
院士为轮机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课”.集美大学.2025-05-21
院士与水产学院2019级新生面对面交流.集美大学.2023-05-08
丁德文院士加盟集美大学.集美大学.2023-05-08
海外教育学院召开辅导员工作交流会.集美大学.2023-05-08
兰培真:用心教书育人 做接地气的科研.集美大学.2023-05-08
陈立奇.集美大学.2025-05-21
何宏舟(博导).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2025-05-21
曹敏杰.集美大学.2025-05-21
张玉苍.集美大学.2025-05-21
晏卫根.集美大学理学院.2025-05-21
师资队伍.集美大学.2025-05-21
吴启辉.集美大学.2025-05-21
集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集美大学研究生院.2023-05-08
2019年省级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和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集美大学教务处.2023-05-08
集美大学2022-2023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集美大学教务处.2023-05-08
集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3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集美大学.2023-05-08
省级本科教学团队名单(2018-2019年).集美大学教务处.2023-05-08
集美大学与台湾地区交流院校名单(截止2025年1月).集美大学.2025-05-09
部分国外合作院校目录(2025.3).集美大学.2025-05-09
科研机构自然科学类.集美大学.2025-05-09
人文社科类科研平台.集美大学.2025-05-09
我校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喜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科研项目获2020年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集美大学.2023-05-08
集美大学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获奖情况 (2008-2021年度).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2022年度以来科技类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目清单.集美大学.2025-05-09
本馆介绍.集美大学图书馆.2023-05-08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2023-05-08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5-08
期刊介绍.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学报教科版.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05-08
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科学研究.2023-05-08
学校标识.集美大学.2023-05-08
百年集美学校---难忘1918.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5-08
卢肇西.中华英烈网.2023-05-17
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23-05-08
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第2辑).集美校友总会.2025-05-19
集美航海名校友录.集美校友总会.2025-05-19
校友风采 | 杨志坚校友入选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共同战“疫” | 周君力校友:面对疫情,除了勇敢和感恩,还要学会更多的思考.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校区分布.集美大学.2023-05-08
集美的嘉庚风格校园建筑.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4-06-04
集美大学首届校董会成员(1996年).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第二届校董会成员(2000年).集美大学.2025-05-09
校董会主席习近平勉励我们弘扬嘉庚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今日头条.2025-05-19
集美大学首届校董会成员(1999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三届校董会成员(2005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四届校董会成员(2008年).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第三届校董会成员(2006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三届校董会成员(2007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四届校董会成员(2009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四届校董会成员(2010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五届校董会成员(2012年).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第四届校董会成员(2011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五届校董会成员(2013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五届校董会成员(2014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六届校董会成员名单(2020年).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第六届校董会成员(2019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七届校董会成员名单.集美大学.2025-05-09
历届校董会成员.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获“2017年福建省高校档案学术论文优秀组织奖”.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获“2017年福建省高校档案宣传信息工作优秀单位”.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获全国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 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集美大学.2023-05-08
随机推荐
集美大学(英语:Jimei University),简称集大,地处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邮编为361021。集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是中国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201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正式批准集美大学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等2个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集美大学发端于陈嘉庚先生1918年以来在厦门集美学村创办的系列专门学校,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2004年,厦门市所属的厦门市工业学校成建制并入。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总占地面积近25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共有主校区、师范校区、水产校区、轮机校区、财经校区、科学馆区、航海校区、福东校区、莲花池区、水塔区、水上站区、诚毅校区等12个校区。有专任教师1630余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1人次、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29人次、市厅级高层次人才471人次。学校在校生310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7200多人、研究生3400多人、国(境)外学生500多人。学校设有20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集美大学位列第167名。
历史沿革
建校基础
1918年3月,陈嘉庚先生创办了集美学校。1920年8月,增设商科,1927年3月,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变更组织,所有各部均易其名,改部为校,商业部改为集美商业学校,集美学校师范部增办幼儿师范。
1937年,日军侵占金门,学校内迁。师范、中学迁往安溪文庙;商业学校迁往安溪后垵乡;农林学校迁往安溪同美乡;水产航海学校迁往安溪县官桥乡。
1938年,集美学校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联合中学”。
1939年,水产航海、商业和农林各科脱离联合中学,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职业学校”。
1941年,职业学校中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各自独立设校。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集美区学校陆续迁回集美。
1956年1月,私立福建集美财经学校由人民政府接办,易名为集美财经学校。1958年,水产航海学校分开建校,分别定名为:福建省厦门市私立集美水产学校”、“福建省厦门市私立集美航海学校”。
1959年3月,厦门纺织工业学校、泉州食品工业学校并入,改称为集美轻工业学校。1965年5月,集美轻工业学校正式分为轻工、财经两校,财经学校定名为福建财经学校。
集美学校师范部于1958年改名为厦门师范学校,1960年改名为厦门师范学院。
1973年3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福建财经学校复办,改名为福建省财经学校。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创立“厦门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集美航海学校改为“集美航海专科学校”。
1979年5月,上海市水产学院恢复,部分专业迁回上海,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仍继续在厦门办学。
1980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厦门师范专科学校于更名为“集美师范专科学校”。1985年1月,集美财政专科学校诞生。
1989年5月,经国家教委批准,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又改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
合并建校
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
2003年,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成立。
2004年,原鹭江职业大学附属中专“厦门工业学校”并入集美大学。
2008年,教育部批准集美大学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2018年3月,集美大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0年首批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集美大学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高校。
2021年6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5月24日,入选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名单。
2023年6月,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公布2023年新增学士授权专业名单,据介绍, 34所院校的国际新闻与传播等203个本科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其中,集美大学等厦门市地区高校增加45个专业。
2024年1月,福建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集美大学接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实验2”科考船,据介绍,“实验2”科考船后续将转移至位于厦门十里长堤附近的集美大学水上训练中心。学校将把该船打造成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等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提高海上专业相关课程实训教学水平,继续为我国航海科学教育事业发挥余热。同时,“实验2”科考船还将面向社会开放,并成为青少年航海科普基地。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此外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由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集美大学与福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参考资料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630余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1人次、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29人次、市厅级高层次人才471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4月,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0个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界、工程、农业科学、化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4月,集美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1个、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1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作为培养我国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总载重达6.4万吨。
集美大学对标教育部“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全面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五大类型“金课”。截止2023年11月,学校已建成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全国创业类慕课;91门省级一流课程;272门校级一流课程;6门课程获批入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22 拓金计划”课程;41门次的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20门课程上线福建省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2021年至2023年11月期间,学校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48项,7个项目入选福建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典型案例库;7项入选省级以上研究生课程案例库;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有国家级、省级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4项。
对外合作
集美大学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入选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产业创新联盟、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等,牵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家鳗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截至2025年4月,已与全球150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国际航标组织(IALA)、北极大学联盟(UArctic)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获批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迄今已培养18届6600多名毕业生。学校是亚洲航标培训基地,是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是经教育部批准较早具有招收台港澳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和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招生单位、福建省及集美区台湾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
截止2025年1月,集美大学与台湾地区交流院校共有45所。截至2025年3月,集美大学部分国外合作院校包括英国斯特拉思克莱德大学、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德国亚琛工大国际学院和通用力学研究所、沙拉哥萨大学、美国安德鲁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日本长崎大学、日本札幌学院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等。
2023年,集美大学与麦考瑞大学和阿德雷德大学联合培养项目成功获批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2+2 中澳学分互认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已有 2 个经教育部批准的自主招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与美国库克大学合作举办的工商管理专业学士项目和国际会计专业学士学位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2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0个。
自然科学类
人文科学类
科研成果
截止2025年4月,集美大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84项。其中2019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柚类水果采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
2008年至2025年1月,集美大学政府成果奖励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获奖共有60个,获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共1个,获省级一等奖共7个,获省级二等奖共19个,获省级三等奖共33个。
学术资源
图书馆
集美大学图书馆由坐落于校部的陈延奎图书馆、嘉庚图书馆和分布于老校区的两个专业书刊阅览点组成。嘉庚馆主要收藏自科类中外文图书、现报刊及综合类过刊过报,陈延奎馆主要收藏社科类中外文图书和现报刊,位于印斗和财经校区的两个专业书刊阅览点则分别收藏水产生物类和经济类的专业书刊。
截至2025年4月,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353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近800种,电子图书1600多万册,电子期刊4万余种。收藏了清代古籍、民国文献,以及《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民国丛书》等影印版文史典籍。引进了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ScienceDirect、IEL、Springer、SCI、Ei、ESI等68个中外文数据库。
集美大学自主开发建设了《陈嘉庚研究数据库》《华侨华人文献库》《水产科技数据库》《集美大学机构知识库》《集美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5个特色专题数据库。图书馆还积极参与CALIS、CASHL、FULINK等各项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与国内多家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文献交换等共享合作关系
学术期刊
集美大学期刊中心是集美大学学术论文编辑、出版、发行机构,现有《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体育科学研究》四种学术期刊,由集美大学主办主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81年创刊,由集美大学主办、主管,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CSA》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英国《动物学记录》ZR、波兰《哥白尼索引》IC、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本刊获评“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1998年12月创刊,由集美大学主办、主管,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发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学术论文,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社会治理、领域法学、经济与管理、语言与文学、艺术研究等栏目,另有非物质文化研究论坛、陈嘉庚研究、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研究等特色栏目。刊物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2019年度“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2023年度第七届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23年第七届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特色栏目奖”。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福建省惟一教育类综合大学学报。其前身是《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982年3月创刊。1998年集美大学航海学院与其他4所高校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报更名为《集美大学学报》。曾用刊名为《集美大学教育学报》、《集美大学学报(教科版)》。刊物在福建省高校学报和全国教育专业期刊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文章转载率,近10年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0多篇,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同时“教师发展研究”栏目获得“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2010年还获得“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2019年《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取得两项荣誉,一是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二是,坚持十多年的栏目“教师发展研究”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体育科学研究》创刊于1984年10月,原名《福建体育学院学报》,是由集美大学主办主管,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属大学学报系列。刊期为双月刊。《体育科学研究》主要反映体育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成果,以及体育教学和科研的最新研究成果,所设的栏目有“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生物科学”“运动竞赛与训练学”“体育教育学”等。
学校排名
在2023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集美大学位列全国第172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集美大学位列全国第170名。
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集美大学位列全国第167名。
校园文化
学校校训
集美大学校训为“诚毅”。
诚,源于《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毅,源于《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陈嘉庚曾有“诚信果毅”之语。诚是教以做人的道理,毅是教以做事的道理。
学校校徽
集美大学校徽由陈嘉庚先生所题,于2006年6月6日确定。校徽整体造型以集美学村门楼图案为基础,融合传统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用对称均衡的形式体现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1918,是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师范部的时间,是校史的起点。“门”表示稳妥安详,象征集美大学长久稳定的发展;“门”代表力争上游,象征集美大学不懈的追求探索;“门”代表历史和未来,象征集美大学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门”代表开放办学,象征集美大学海纳百川、放眼世界的格局。
学校校歌
《集美大学校歌》由许振源选曲,黄鸿翔作词。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天然位置,惟序与,英才乐育,蔚为国光。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校友情况
革命前辈
学术界
其他
校区情况
学校法定住所为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共有主校区、师范校区、水产校区、轮机校区、财经校区、科学馆区、航海校区、福东校区、莲花池区、水塔区、水上站区、诚毅校区等12个校区。
主校区(体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工商管理学院)
师范校区、水产校区、轮机校区(音乐学院、水产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轮机工程学院)
财经校区、科学馆区、航海校区、福东校区、莲花池区、水塔区(财经学院、美术学院、航海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水上站区(水上训练站)
诚毅校区(诚毅学院)
校园环境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总占地面积近25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校园建筑特色鲜明,有8栋嘉庚建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南薰楼群
延平楼:坐落于鳌园路27号,位于“延平郡王”郑成功所筑的集美寨遗址处,原为集美小学教学楼。是陈嘉庚亲自选址、命名和为之草撰碑文《集美小学记》的一栋白灰砖墙的楼房,1922年9月落成,共三层30间。楼前巨石上镌有“延平古垒”四字,为陈嘉庚嘱人题刻。抗战期间,延平楼毁于日军炮火。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亲自主持延平楼重建工程,并于1953年3月按原样修复。主体为3层、门楼为4层。砖混木屋架结构,局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以条石基础,红色清水砖墙承重、花岗石作装饰镶砌,绿色琉璃瓦,屋顶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民族建筑风格。
南薰楼:位于延平楼西侧,黎明楼东南侧,1959年建成,是当时福建省最高的建筑,由陈嘉庚亲自主持兴建。坐北朝南,主楼15层高54米,楼顶为一座四角亭。两翼护楼高7层,形似鸟翼,翼端平台分别建有一座双层八角亭,与顶部四角亭遥相呼应,呈“山”字形架构。立面以白色细文花岗岩和粘土实心砖构建,屋顶是地道的中式绿瓦飞檐,融合了中西建筑的特色和优点,被誉为集美学村标志性建筑之一。
黎明楼:位于南薰楼西北侧,1957年6月建成,共74间,由陈嘉庚亲自主持兴建。坐北朝南,楼体依山坡地势而建,东边四层,西边五层,中段六层(局部四至五层)。主楼设前外廊,4、5层为拱形廊。主楼承重墙为红色清水砖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中段为燕尾脊单檐歇山顶,屋檐下有大斗拱装饰。
道南楼:位于黎明楼西侧,龙舟池西北侧,由陈嘉庚亲自主持兴建,于1962年春建成。坐北朝南,全长174米,由9座连体建筑一字排列,即由四座红瓦屋盖、粘土实心砖立面、形式相同的五层教学楼,连接着绿色琉璃瓦屋盖、白石立面的中央宫殿式七层办公楼、中段六层梯楼和两端六层角楼。
南侨楼群
坐落于集美嘉庚路8号,位于集美龙舟池西面以北,原为集美归国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校舍。现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校舍。是陈嘉庚先生受中侨委委托,为解决大批华侨学生回国求学的困难,于1953年至1959年主持兴建。主建筑群共四排16座,坐北朝南,命名为南侨第一至南侨十六。楼体坐北朝南,顺池畔坡地而筑,由低至高。首排平屋,末排四层,逐排加层拔高。南北楼距16-18米,东西楼距4-8米,中间教室,两旁宿舍。道路纵横其间,横向四条,纵向五条,路中铺白石,两侧铺粘土实心砖,镶以白石边。
尚忠楼群
位于集岑路1号今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内,包括尚忠楼、诵诗楼、敦书楼。早期尚忠楼与文学、诵诗、敦书诸楼合称“集美学校女学”,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1949年集美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炮击损坏,1951年修复。
尚忠楼:是校主陈嘉庚主持兴建的一栋欧式建筑。坐北朝南,该楼由原尚忠楼加上扩建的尚忠楼东部合并组成,建造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原尚忠楼为三层,1921年2月建成;尚忠楼东部为四层23间,1954年9月竣工,扩建后合计四层42间。
敦书楼:位于尚忠楼西南侧,1925年落成,现为一栋中部门楼及南翼为3层、北冀为2层、南侧两层(局部三层)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这三个部分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原为一字形排列、各自独立的三栋楼,即中部的文学楼(1925年落成)、北侧的诵诗楼和南侧的敦书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因新建诵诗楼、文学楼各一座,遂将原诵诗、文学、敦书三座楼的相邻部分打通,连成一座楼,统称敦书楼。敦书楼坐东朝西,前廊式布局,两冀为拱券廊,门楼一、二层为圆拱和尖拱相结合的券廊,三层为中式传统柱廊。
诵诗楼:又分新楼、旧楼,旧楼位于尚忠楼西南侧,是一栋两层10间、红砖红瓦、南洋建筑风格的建筑物,1921年2月落成,五十年代中期与原敦书楼、文学楼合三为一改称敦书楼。新楼位于尚忠楼东南侧,又名东楼,主体共3层(局部四层),红砖加瓦,1955年9月落成。
允恭楼群
位于嘉庚路1号今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内,包括允恭楼、克让楼、崇俭楼、即温楼。
即温楼:1921年4月建成,系陈嘉庚亲自督建,1949年11月11日、1959年8月23日先后遭受蒋军飞机轰炸和12级强台风袭击,毁损严重,修复后屋顶部分较旧楼简约。坐北朝南,共3层,平面呈前廊式布局,廊呈拱券式,建筑外墙以红色清水砖为主、花岗石作装饰镶砌,内部为砖木结构。屋顶部分以双坡顶为主,外廊则为平顶,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花、拱券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
允恭楼:坐落于崇俭楼东侧,1923年8月建成,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5年底修复,1983年加高为四层。坐北朝南,共三层,为美式风格建筑。平面呈外廊式布局,一至三楼中部为半圆外凸式廊,由6根罗马柱承托。一、二楼为拱券廊,三、四楼廊为方形开口。屋顶为平顶,粘土实心砖铺面。
崇俭楼:又名航院四号楼,位于允恭楼西侧。1926年2月建成,早期为集美商科学校教学楼,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后为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教学楼。坐北朝南,系双角楼砖木结构楼房,共三层36间,外观与允恭楼东侧的原明良楼相似,中西合壁式的建筑风格如出一辙。
克让楼:位于崇俭楼东侧,1952年建成。坐北朝南,共3层,平面呈外廊式布局,拱券廊式长廊,东面设六角形过廊。其与即温楼、明良楼、允恭楼、崇俭楼大致呈一字型排列,各楼以楼名第二字顺序组合连成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义“温、良、恭、俭、让”,表现出陈嘉庚对华族传统文化的尊崇,亦说明克让楼乃五座楼的殿后之作。
养正楼
坐落于集岑路3号,1926年9月建成,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现为集美幼儿园教学楼。坐北朝南,系西班牙式双角楼砖石结构楼房,平面为门廊及后廊式布局,后廊中部呈半圆外凸状;主体建筑为二层、中部塔楼为四层。
科学馆
科学馆坐落于集岑路2号集美体育馆西侧,1922年9月建成,由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3层、门楼为4层。1932年增筑中央第四层作为气象台。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轰炸受损,1946年修复。1949年11月被中国国民党飞机轰炸受损,1951年修复。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所得荣誉
2017年,集美大学被授予“2017年福建省高校档案学术论文优秀组织奖”称号。
2017年,集美大学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荣获“2017年福建省高校档案宣传信息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2018年,集美大学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获全国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
2021年,集美大学被厦门市教育局评为“厦门市绿色学校”。
参考资料
学校章程.集美大学.2023-05-08
代码查询.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2024-06-04
代码查询.信用中国.2024-06-04
学校简介.集美大学.2024-04-16
集美大学.软科排名.2024-06-01
【一流大学建设进行时】喜报!我校新增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集美大学.2025-05-19
学院设置.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集美大学教务处.2025-05-09
集美大学校友卢云秀勇夺东京奥运第20金!.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校友.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我校荣获“厦门市绿色学校”称号.集美大学.2023-05-08
党政领导班子.集美大学.2024-04-1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官网.2025-04-10
学校简介.集美大学招生办公室.2024-05-13
校区分布图.集美大学.2025-05-09
办学历史.集美大学财经学院.2023-05-08
历史沿革.集美大学师范学院.2023-05-08
集美学村.fjedusr.2023-05-08
学院简介.集美大学水产学院.2023-05-08
学校简介.诚毅学院.2023-05-08
教育部关于批准华中科技大学、集美大学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08
我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集美大学.2023-05-08
全国遴选高校建设应急管理学院集美大学入选.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集美大学.2023-05-08
11家!福建公布这项综合试点单位.微信公众平台.2024-05-31
福建省最新公布!厦门高校增加45个专业.百家号.2024-05-31
“实验2”科考船成集美大学实验教学用船 将用于建设实践教育和青少年航海科普基地.百家号.2024-05-31
《福建日报》头版丨集美大学:牢记嘱托 加快建设“工海”特色一流大学.集美大学.2025-05-21
院士为轮机新生带来“开学第一课”.集美大学.2025-05-21
院士与水产学院2019级新生面对面交流.集美大学.2023-05-08
丁德文院士加盟集美大学.集美大学.2023-05-08
海外教育学院召开辅导员工作交流会.集美大学.2023-05-08
兰培真:用心教书育人 做接地气的科研.集美大学.2023-05-08
陈立奇.集美大学.2025-05-21
何宏舟(博导).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2025-05-21
曹敏杰.集美大学.2025-05-21
张玉苍.集美大学.2025-05-21
晏卫根.集美大学理学院.2025-05-21
师资队伍.集美大学.2025-05-21
吴启辉.集美大学.2025-05-21
集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集美大学研究生院.2023-05-08
2019年省级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和慕课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集美大学教务处.2023-05-08
集美大学2022-2023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集美大学教务处.2023-05-08
集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3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集美大学.2023-05-08
省级本科教学团队名单(2018-2019年).集美大学教务处.2023-05-08
集美大学与台湾地区交流院校名单(截止2025年1月).集美大学.2025-05-09
部分国外合作院校目录(2025.3).集美大学.2025-05-09
科研机构自然科学类.集美大学.2025-05-09
人文社科类科研平台.集美大学.2025-05-09
我校获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喜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科研项目获2020年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集美大学.2023-05-08
集美大学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获奖情况 (2008-2021年度).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2022年度以来科技类成果荣获省部级奖项目清单.集美大学.2025-05-09
本馆介绍.集美大学图书馆.2023-05-08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2023-05-08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5-08
期刊介绍.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学报教科版.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05-08
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科学研究.2023-05-08
学校标识.集美大学.2023-05-08
百年集美学校---难忘1918.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3-05-08
卢肇西.中华英烈网.2023-05-17
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集美大学诚毅学院.2023-05-08
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第2辑).集美校友总会.2025-05-19
集美航海名校友录.集美校友总会.2025-05-19
校友风采 | 杨志坚校友入选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共同战“疫” | 周君力校友:面对疫情,除了勇敢和感恩,还要学会更多的思考.微信公众平台.2024-05-25
校区分布.集美大学.2023-05-08
集美的嘉庚风格校园建筑.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2024-06-04
集美大学首届校董会成员(1996年).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第二届校董会成员(2000年).集美大学.2025-05-09
校董会主席习近平勉励我们弘扬嘉庚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今日头条.2025-05-19
集美大学首届校董会成员(1999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三届校董会成员(2005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四届校董会成员(2008年).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第三届校董会成员(2006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三届校董会成员(2007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四届校董会成员(2009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四届校董会成员(2010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五届校董会成员(2012年).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第四届校董会成员(2011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五届校董会成员(2013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五届校董会成员(2014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六届校董会成员名单(2020年).集美大学.2025-05-09
集美大学第六届校董会成员(2019年).集美大学.2025-05-25
集美大学第七届校董会成员名单.集美大学.2025-05-09
历届校董会成员.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获“2017年福建省高校档案学术论文优秀组织奖”.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获“2017年福建省高校档案宣传信息工作优秀单位”.集美大学.2023-05-08
我校获全国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 主题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奖.集美大学.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