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英译:Xizang Minzu University),地处陕西省咸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高校。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文明校园、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团队式对口援助高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
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西藏公学”于1957年6月由党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15日正式开学。1964年9月22日西藏工委常委会议决定将“西藏公学”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65年4月30日,学校被批准改名。1965年7月1日,学校举行挂牌仪式。2015年4月28日改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截至2025年1月,学校现有西安市、咸阳市两个校区,并在拉萨市建有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57.48亩,校舍总面积49.8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学校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1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在校生13225人,其中本专科生10937人,研究生2288 人。现有教职工1328名(其中校本部991名)。
西藏民族大学在2024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
西藏民族大学诞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的特殊历史时期,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西藏民族大学前身是1958年9月15日成立的“西藏公学”,学校于1965年4月30日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28日正式改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领导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建设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949年11月14日, 毛泽东主席指出解决民族问题需要大批少数民族干部。1956年2月20日, 毛泽东主席强调“西藏也要设立大学”。同年9月,“六年不改,适当收缩”的西藏工作方针和指示提出。1957年3月5日,决定在内地为西藏设立学校。6月,中共西藏工委正式决定筹建民族学校。9月1日,学校定名“西藏公学”,10月17日,确定校址,将位于陕西咸阳的“西北工学院”校址移交西藏。
1958年9月15日,西藏公学举行开学典礼(张国华兼任首任校长)。西藏公学的首批学员共3415名(其中藏族3129名),此时主要任务是为西藏培养民族干部。
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取得胜利。西藏公学的办学任务转变为培养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1959年成立了藏文专修科。1960年10月,学校创办7个专业和行政训练班,制定了《专业教育规划草案》。1962年11月创办了《教学研究》。1963年10月形成了“六科一系”的专业布局。1964年,学校开始招收新生并从内地招收汉族高中毕业生。
1964年9月22日,学校决定改名。1965年4月30日,学校正式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65年7月1日,挂牌仪式举行。
十年“文革”,导致学校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1966年5月到1967年12月,学校停课。1970年,西藏民族学院被撤销。1971年5月,学校恢复,同时开始迁校,在尼洋河畔学校师生建起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形成了以陕西咸阳为总院西藏林芝为分院,“两地一校”的特殊办学格局。1978年,林芝分院被正式批准,并改名为“西藏农牧学院”,成为西藏第一所独立办学的高等理工学校。
1978年5月,学校提出了建设文、理科为主的综合性民族大学的办学目标。1979年2月,学校决定办学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上。1990年7月31日,胡锦涛同志(任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对学校办学给予了高度肯定。
2000年以后,学校办学取得重大突破。至2007年,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在校生人数达近万人;办学机制改革,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管理规章制度;办学条件改善,新建了多个现代化场地。2006年10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教学评估。
2008年10月5日,建校50周年,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2009年3月,学校成为了国家民委与西藏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1年,实施以中国人民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团队对口支援模式。2013年,学校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地方高校。2012年,学校启动“更名、申博、新校区建设”工作。2013年,学校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秦汉新校区建设规划通过审批。
2015年4月28日,学校改名为“西藏民族大学”。2015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通知,支持西藏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肯定了学校的办学精神、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2023年10月14日,西藏民族大学高原胃肠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成功举行。2025年3月20日,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微创介入中心开科仪式在医院综合楼一楼广场举行。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59个本科专业。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1328名(其中校本部99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86人,专技人员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15人;专兼职教师711人,其中教授105名,副教授215名,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613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高水平人才队伍逐渐壮大,“长江学者”3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计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国家级档案专家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名师工作室2个。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1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6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32门。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共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充分发挥援藏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中组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筹部署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12所对口支援高校,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筹办于1979年,1980年正式创刊,1985年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1年7月颁给国际标准刊号。1998、1999年先后入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2015年7月,名称由《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017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2017、2019年被评为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目前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员单位。
始建于1958年,历经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三个发展阶段,现有渭城校区新(2006年建立,主要提供特藏图书、报刊和电子资源阅览和信息咨询服务)、老图书馆(1987年建立,主要提供图书外借服务)、秦汉校区图书馆(2020年建立,采用藏、借、阅、网一体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和档案管理中心四个馆舍,总面积25000平方米。2013年,档案管理中心归口图书馆管理,收藏有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3个全宗档案。截至2022年11月底,图书馆馆藏总量为341.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4.3万册,电子图书186.9万册,订购各类数据库62个,试用数据库70个,形成以文、理、经、管、法、医学、教育、体育等多学科的印刷型与电子型文献资源并存的综合性藏书体系。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实验室10个,自治区实验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科研创新团队3个。
2010-2014年,学校共获26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52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16-2020年,学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540余项。
2019年,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亚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围绕此类现实问题西藏民族大学开展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9项,产出了《西藏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十三对关系”)研究》、《西藏县级政权转型发展研究》《当代西藏产业经济发展史》高原水污染处理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2020年,西藏民族大学在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立项名单中获批21项课题,其中18个项目与西藏直接相关。2022年,学校教学改革共立项建设54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32项,青年项目13项;共结项36个校级教改项目。学校组织申报的《中国心,民族魂·西藏情: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牌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2022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
在2023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
在2024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
在2025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
藏文校名字体:沿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同志题写的校名字体。
中文校名字体:采用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题写的校名字体。
设计说明:本标识按照国内外高校校徽所遵循的圆形结构为基本图形,标识的中心部位是由雪山、雪莲花、书本和办校时间1958组成,外围由藏英汉文校名组成,校徽以单色“藏红色”为基调,符合国际上校徽设计单色的主流趋势,并适合以标准化模式推广发布的要求,具有易识别、易推广、易制作,民族特色突出的特点。
中心图形部分释义:上端三角形采用了唐卡中雪山的造型,象征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借喻学校努力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高等学府;中间是图案化的雪莲与下端的书结合在一起,象征西藏民族大学在学界如一朵绽开的雪莲花,特色而又美丽;将雪山、雪莲花、书本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诠释了“爱国兴藏,笃学敬业”办学特色。
爱国 兴藏 笃学 敬业
“爱国、兴藏、笃学、敬业”,属典型的四言八字形式,四个相似的动宾词组简洁有力,极好地体现了学校立足于培养“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办学宗旨,以及“面向西藏、服务西藏、办让人民满意的西藏民族大学”的办学目标。
备注:数据统计时间截止至2025年5月。
渭城校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西藏民族大学本部。涵盖了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
秦汉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四路,于2020年7月2日正式落成启用。秦汉校区占地面积763.5亩,于2016年7月正式动工,总投资6.6亿元,总建设规模为15.36万平方米,可容纳5000余名大学生在此学习生活。秦汉校区设有管理学院 、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等院系。
2017年12月29日,学校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
2019年,学校被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评为“医药现代化与临床转化领军单位”。
2021年9月7日,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3年5月,学校被评为陕西省“2022—2023年度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2024年4月,学校被评为“学习强国”同学汇2023年度先进单位。
2024年4月,学校被评为2023年度渭城区全民参保先进单位。
西藏民族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西藏民族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2023-05-05
学校简介.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历史沿革.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软科.2024-05-14
校名校徽校训.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次仁拉姆:“特殊”的二十大代表.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平台.2023-05-05
【校友故事】高原妇幼的健康卫士——记党的二十大代表、拉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边巴卓玛.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著名校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发表署名文章《也谈人生》.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历任领导.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贯彻贺信精神五周年】西藏民族大学高原胃肠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西藏民族大学.2024-02-01
我校附属医院微创介入中心正式开科.西藏民族大学.2025-04-10
教学机构.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2023-05-05
学院概况.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2023-05-05
学校概况.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23-05-05
机构设置.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2023-05-05
学院介绍.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2023-05-05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志荣受聘担任我校兼职教授.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索南才让研究员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 获国家领导人接见.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康龙丽教授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计划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周德仓教授入选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陈立明教授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学院陈爱东副教授入选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名单.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六位教师当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王彦智教授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杨海航教授当选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索南才让等7名专家当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关于推荐文学院胡沛萍教授选补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人选的公示.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度审核增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5-05-22
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医学获批国家民委重点学科.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学院5个学科成为第二批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学院召开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财经学院召开国家级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中期汇报会.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行政管理”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 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获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获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0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学校举办首次中山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出站报告会.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学校三个本科专业获批西藏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西藏民族大学教务网.2023-05-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评审通过.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简介.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23-05-05
本馆简介.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重点研究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我校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藏药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购买服务器及配套软件单一来源采购公示.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自治区高原相关疾病分子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自治区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民族学院举行西藏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揭牌仪式.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学校再添四个西藏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实训基地).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科研动态.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关于表彰2011年荣获国家、部委级优秀成果奖和项目立项的决定.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截至2014年我校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一览表.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2015年-2019年我校获得的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一览表.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渭城朝雨,浇灌科研种子.人民网.2023-05-05
论大学校训的翻译——以西藏民族学院校训翻译为例.中国知网.2023-05-05
现任领导.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文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民族研究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财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外语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体育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医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继续教育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正式启用.陕西省教育厅.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正式启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5-05
管理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教育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新闻传播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信息工程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我校95级校友布琼被评选为 2013年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优秀校友、西藏甘露藏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贡嘎罗布回母校考察交流.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优秀校友 2014“CCTV年度慈善人物”获奖者玉卓玛与母校师生座谈.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守护生命幸有天使 点亮心灯光照世人.民生经济网.2023-05-05
【60• 民大正当时】情系母校 共谋发展——“西藏高校大学生创业第一人”巴桑顿珠参加新闻传播学院校友座谈会.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文学讲堂】我校优秀校友、原《光明日报》副总编刘伟来校发表学术演讲.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被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评为“医药现代化与临床转化领军单位”.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07
我校荣获陕西省“2022—2023年度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我校荣获“学习强国”同学汇2023年度先进单位.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我校荣获“2023年度渭城区全民参保先进单位”称号.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随机推荐
西藏民族大学(英译:Xizang Minzu University),地处陕西省咸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高校。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文明校园、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团队式对口援助高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
西藏民族大学的前身“西藏公学”于1957年6月由党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15日正式开学。1964年9月22日西藏工委常委会议决定将“西藏公学”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65年4月30日,学校被批准改名。1965年7月1日,学校举行挂牌仪式。2015年4月28日改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截至2025年1月,学校现有西安市、咸阳市两个校区,并在拉萨市建有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57.48亩,校舍总面积49.8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学校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1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在校生13225人,其中本专科生10937人,研究生2288 人。现有教职工1328名(其中校本部991名)。
西藏民族大学在2024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
历史沿革
西藏民族大学诞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的特殊历史时期,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西藏民族大学前身是1958年9月15日成立的“西藏公学”,学校于1965年4月30日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28日正式改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西藏公学时期
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领导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建设和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1949年11月14日, 毛泽东主席指出解决民族问题需要大批少数民族干部。1956年2月20日, 毛泽东主席强调“西藏也要设立大学”。同年9月,“六年不改,适当收缩”的西藏工作方针和指示提出。1957年3月5日,决定在内地为西藏设立学校。6月,中共西藏工委正式决定筹建民族学校。9月1日,学校定名“西藏公学”,10月17日,确定校址,将位于陕西咸阳的“西北工学院”校址移交西藏。
1958年9月15日,西藏公学举行开学典礼(张国华兼任首任校长)。西藏公学的首批学员共3415名(其中藏族3129名),此时主要任务是为西藏培养民族干部。
1960年,西藏民主改革取得胜利。西藏公学的办学任务转变为培养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1959年成立了藏文专修科。1960年10月,学校创办7个专业和行政训练班,制定了《专业教育规划草案》。1962年11月创办了《教学研究》。1963年10月形成了“六科一系”的专业布局。1964年,学校开始招收新生并从内地招收汉族高中毕业生。
西藏民族学院时期
1964年9月22日,学校决定改名。1965年4月30日,学校正式改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65年7月1日,挂牌仪式举行。
十年“文革”,导致学校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1966年5月到1967年12月,学校停课。1970年,西藏民族学院被撤销。1971年5月,学校恢复,同时开始迁校,在尼洋河畔学校师生建起了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形成了以陕西咸阳为总院西藏林芝为分院,“两地一校”的特殊办学格局。1978年,林芝分院被正式批准,并改名为“西藏农牧学院”,成为西藏第一所独立办学的高等理工学校。
1978年5月,学校提出了建设文、理科为主的综合性民族大学的办学目标。1979年2月,学校决定办学重点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上。1990年7月31日,胡锦涛同志(任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对学校办学给予了高度肯定。
2000年以后,学校办学取得重大突破。至2007年,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在校生人数达近万人;办学机制改革,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管理规章制度;办学条件改善,新建了多个现代化场地。2006年10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教学评估。
2008年10月5日,建校50周年,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2009年3月,学校成为了国家民委与西藏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1年,实施以中国人民大学为组长单位的团队对口支援模式。2013年,学校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地方高校。2012年,学校启动“更名、申博、新校区建设”工作。2013年,学校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秦汉新校区建设规划通过审批。
西藏民族大学时期
2015年4月28日,学校改名为“西藏民族大学”。2015年6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通知,支持西藏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肯定了学校的办学精神、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2023年10月14日,西藏民族大学高原胃肠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成功举行。2025年3月20日,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微创介入中心开科仪式在医院综合楼一楼广场举行。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59个本科专业。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1328名(其中校本部99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86人,专技人员中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15人;专兼职教师711人,其中教授105名,副教授215名,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613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2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1人。高水平人才队伍逐渐壮大,“长江学者”3人;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计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国家级档案专家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名师工作室2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1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6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32门。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共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交流
学校充分发挥援藏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中组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筹部署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12所对口支援高校,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筹办于1979年,1980年正式创刊,1985年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1年7月颁给国际标准刊号。1998、1999年先后入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期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2015年7月,名称由《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017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2017、2019年被评为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目前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会员单位。
图书馆
始建于1958年,历经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三个发展阶段,现有渭城校区新(2006年建立,主要提供特藏图书、报刊和电子资源阅览和信息咨询服务)、老图书馆(1987年建立,主要提供图书外借服务)、秦汉校区图书馆(2020年建立,采用藏、借、阅、网一体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和档案管理中心四个馆舍,总面积25000平方米。2013年,档案管理中心归口图书馆管理,收藏有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3个全宗档案。截至2022年11月底,图书馆馆藏总量为341.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54.3万册,电子图书186.9万册,订购各类数据库62个,试用数据库70个,形成以文、理、经、管、法、医学、教育、体育等多学科的印刷型与电子型文献资源并存的综合性藏书体系。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实验室10个,自治区实验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科研创新团队3个。
科研成果
2010-2014年,学校共获26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52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16-2020年,学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540余项。
2019年,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亚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围绕此类现实问题西藏民族大学开展研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9项,产出了《西藏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十三对关系”)研究》、《西藏县级政权转型发展研究》《当代西藏产业经济发展史》高原水污染处理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2020年,西藏民族大学在本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立项名单中获批21项课题,其中18个项目与西藏直接相关。2022年,学校教学改革共立项建设54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32项,青年项目13项;共结项36个校级教改项目。学校组织申报的《中国心,民族魂·西藏情:西藏民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品牌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排行
在2022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
在2023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
在2024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
在2025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
校园文化
校名
藏文校名字体:沿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同志题写的校名字体。
中文校名字体:采用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题写的校名字体。
校徽
设计说明:本标识按照国内外高校校徽所遵循的圆形结构为基本图形,标识的中心部位是由雪山、雪莲花、书本和办校时间1958组成,外围由藏英汉文校名组成,校徽以单色“藏红色”为基调,符合国际上校徽设计单色的主流趋势,并适合以标准化模式推广发布的要求,具有易识别、易推广、易制作,民族特色突出的特点。
中心图形部分释义:上端三角形采用了唐卡中雪山的造型,象征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借喻学校努力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高等学府;中间是图案化的雪莲与下端的书结合在一起,象征西藏民族大学在学界如一朵绽开的雪莲花,特色而又美丽;将雪山、雪莲花、书本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诠释了“爱国兴藏,笃学敬业”办学特色。
校训
爱国 兴藏 笃学 敬业
“爱国、兴藏、笃学、敬业”,属典型的四言八字形式,四个相似的动宾词组简洁有力,极好地体现了学校立足于培养“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办学宗旨,以及“面向西藏、服务西藏、办让人民满意的西藏民族大学”的办学目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备注:数据统计时间截止至2025年5月。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渭城校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文汇东路6号,西藏民族大学本部。涵盖了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
秦汉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四路,于2020年7月2日正式落成启用。秦汉校区占地面积763.5亩,于2016年7月正式动工,总投资6.6亿元,总建设规模为15.36万平方米,可容纳5000余名大学生在此学习生活。秦汉校区设有管理学院 、教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等院系。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2017年12月29日,学校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
2019年,学校被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评为“医药现代化与临床转化领军单位”。
2021年9月7日,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3年5月,学校被评为陕西省“2022—2023年度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
2024年4月,学校被评为“学习强国”同学汇2023年度先进单位。
2024年4月,学校被评为2023年度渭城区全民参保先进单位。
参考资料
西藏民族大学2022年招生章程.西藏民族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2023-05-05
学校简介.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历史沿革.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软科.2024-05-14
校名校徽校训.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次仁拉姆:“特殊”的二十大代表.西藏日报微信公众平台.2023-05-05
【校友故事】高原妇幼的健康卫士——记党的二十大代表、拉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边巴卓玛.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著名校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发表署名文章《也谈人生》.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历任领导.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贯彻贺信精神五周年】西藏民族大学高原胃肠病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西藏民族大学.2024-02-01
我校附属医院微创介入中心正式开科.西藏民族大学.2025-04-10
教学机构.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2023-05-05
学院概况.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2023-05-05
学校概况.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23-05-05
机构设置.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2023-05-05
学院介绍.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2023-05-05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志荣受聘担任我校兼职教授.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索南才让研究员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 获国家领导人接见.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康龙丽教授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计划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周德仓教授入选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陈立明教授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学院陈爱东副教授入选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名单.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六位教师当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王彦智教授入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杨海航教授当选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索南才让等7名专家当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关于推荐文学院胡沛萍教授选补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人选的公示.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度审核增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5-05-22
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医学获批国家民委重点学科.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学院5个学科成为第二批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学院召开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研讨会.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财经学院召开国家级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中期汇报会.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行政管理”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 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获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获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0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学校举办首次中山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出站报告会.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学校三个本科专业获批西藏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西藏民族大学教务网.2023-05-0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评审通过.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简介.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23-05-05
本馆简介.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重点研究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我校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藏药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购买服务器及配套软件单一来源采购公示.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西藏自治区高原相关疾病分子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自治区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民族学院举行西藏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揭牌仪式.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学校再添四个西藏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实训基地).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科研动态.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关于表彰2011年荣获国家、部委级优秀成果奖和项目立项的决定.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截至2014年我校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一览表.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2015年-2019年我校获得的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一览表.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处..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渭城朝雨,浇灌科研种子.人民网.2023-05-05
论大学校训的翻译——以西藏民族学院校训翻译为例.中国知网.2023-05-05
现任领导.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文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民族研究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财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外语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体育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医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继续教育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正式启用.陕西省教育厅.2023-05-05
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正式启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5-05
管理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教育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新闻传播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信息工程学院.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我校95级校友布琼被评选为 2013年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医生”.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优秀校友、西藏甘露藏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贡嘎罗布回母校考察交流.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优秀校友 2014“CCTV年度慈善人物”获奖者玉卓玛与母校师生座谈.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守护生命幸有天使 点亮心灯光照世人.民生经济网.2023-05-05
【60• 民大正当时】情系母校 共谋发展——“西藏高校大学生创业第一人”巴桑顿珠参加新闻传播学院校友座谈会.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文学讲堂】我校优秀校友、原《光明日报》副总编刘伟来校发表学术演讲.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被评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我校被中国民族医药协会评为“医药现代化与临床转化领军单位”.西藏民族大学.2023-05-05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07
我校荣获陕西省“2022—2023年度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我校荣获“学习强国”同学汇2023年度先进单位.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
我校荣获“2023年度渭城区全民参保先进单位”称号.西藏民族大学.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