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二十讲》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刘后滨、李晓菊。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历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序表与史论
第一讲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第二讲 《资治通鉴》重要序表
第三讲 《资治通鉴》重要史论
开国与创制
第四讲 秦始皇
第五讲 东晋建国
君道与政体
第六讲 轮台罪己诏
第七讲 贞观君臣论治
选官与用人
第八讲 刘彻用人
第九讲 曹魏选官
士人与政治
第十讲 党之祸
..........
随机推荐
《《资治通鉴》二十讲》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刘后滨、李晓菊。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历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目录
序表与史论
第一讲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第二讲 《资治通鉴》重要序表
第三讲 《资治通鉴》重要史论
开国与创制
第四讲 秦始皇
第五讲 东晋建国
君道与政体
第六讲 轮台罪己诏
第七讲 贞观君臣论治
选官与用人
第八讲 刘彻用人
第九讲 曹魏选官
士人与政治
第十讲 党之祸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