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雄镇是中国越西县下辖镇,位于越西县东南部,普雄河中段,东与德吉乡、依洛地坝镇接壤,南与乐青地乡相连,西与贡莫乡、拉白乡交界,北与四甘普乡毗邻,距县城36千米,总面积45.5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普雄镇户籍人口2.8万余人。普雄镇下辖1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瓦吉木社区瓦吉木街43号。
普雄镇所处地区以山、谷相间的中山宽谷地貌为主要特征。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境内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带,具有气候凉爽,雨量充沛等特点。普雄镇原名瓦吉莫,彝语称“坡合拉达”,意为山岩下的坝子,因明朝时属“坡合土司”管辖地而得名。普雄镇所在地先秦时期为西南夷地。1953年,设瓦吉木乡。1969年,改为瓦普木公社。1987年,瓦吉木乡和贡莫乡贡莫、尔莫普2村合并为普雄镇。2021年1月,撤销德吉乡,将原德吉乡和原乐青地乡渣普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普雄镇管辖。
普雄镇是成昆铁路线上重要的小镇、越西县县城的副中心、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区域的次中心,因往来人口众多,又因自古以来就是周边区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故有“西南第一彝镇”的美誉。普雄镇农业主产玉蜀黍属、稻谷。此外,瓦吉莫综农贸市场为凉山州以彝族群众为主的最大集市。2011年,普雄镇财政总收入512万元,比上年增长4.5%。普雄镇主要民俗节日有火把节、尝新节,此外境内还有战国至西汉的石板墓群,并出土有“青铜斧”“褐陶片”等文物。普雄镇主要景点有呷古彝寨景区、且拖稻海、阳坡五彩梯田等。普雄镇曾先后获得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凉山优秀旅游特色小镇、凉山彝族自治州首批“中心镇”等荣誉称号。
普雄镇原名瓦吉莫,彝语称“坡合拉达”,意为山岩下的坝子,因明朝时属“坡合土司”管辖地而得名。
普雄镇所在地先秦时期为西南夷地,秦汉设为越巂郡。明朝时普雄镇属“坡合土司”管辖地,民国2年(1913年)普雄镇所在地改为越嶲县。
1952年4月30日,相关政府批准在越嶲县普雄地区设立普雄县。1953年,设瓦吉木乡。1958年,改瓦吉木大队,属果目公社(区级)。1961年,改瓦吉木乡。1969年,改为瓦普木公社。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普雄站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重要物资集散地。1981年更为瓦吉莫公社,1984年改瓦吉莫乡。1987年,瓦吉木乡和贡莫乡贡莫、尔莫普2村合并为普雄镇。1992年曲可地乡并入普雄镇。2021年1月,撤销德吉乡,将原德吉乡和原乐青地乡渣普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普雄镇管辖。截至2023年,普雄镇归越西县管辖。
普雄镇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东南部,东与德吉乡、依洛地坝乡接壤,南与乐青地乡相连,西与贡莫乡、拉白乡交界,北与四甘普乡毗邻,距县城36千米,总面积45.56平方千米。
普雄镇所处地区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带,两种气候特点兼具,以北亚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寒少雪。年湿差小,日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l2℃。无霜期年平均225天。年平均降水量1246毫米。
普雄镇所处地区以山、谷相间的中山宽谷地貌为主要特征。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境内最高点位于尔莫乃拖,海拔2449米;最低点位于与四甘普交界河口处,海拔1800米。
小清河从南向北流经普雄镇,境内河道长15千米。
普雄镇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洪涝、低温、霜冻、雷击等。较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6月16日,洪涝灾害造成3人死亡,房屋倒塌30间。直接经济损失3760万元。
截至2020年,普雄镇下辖1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普雄镇人民政府驻瓦吉木社区瓦吉木街43号。
截至2025年5月,普雄镇镇长为木色伍加,镇党委书记为陈光平。
2011年末,普雄镇辖区总人口21233人。总人口中,男性11060人,占52.1%;女性10173人,占47.9%,总人口中,彝族19346人,占91.1%;汉族1857人,占8.7%。
截至2020年末,普雄镇户籍人口2.8万余人。
普雄镇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其中除瓦吉木社区为汉族主要分布区外,其他均为彝族。
普雄镇农业主产玉蜀黍属、稻谷。此外,瓦吉莫综农贸市场为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彝族群众为主的最大集市。2011年,普雄镇财政总收入512万元,比上年增长4.5%。
普雄镇境内有农业耕地面积10125亩,其中水田3016亩,旱地7109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3255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阳芋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4470吨,其中水稻1251吨,洋芋864吨,玉米1632吨,大豆99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蔬菜、水果。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782亩,产量122吨;蔬菜种植面积461亩,产量704吨;水果产量187吨。截至2021年11月,普雄镇稻鱼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总投资680万元,种植楚粳28号、38号稻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粳稻红米共1000余亩,其中粳稻红米50亩,稻鱼种养示范200亩;种植区内设置总长约5000米的引水工程,用于秧田灌溉及疏水和鱼的活动区域;预计年产优质红曲米600多斤/亩,楚粳28号、38号稻900多斤/亩。
普雄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18229头,年末存栏10347头;羊出栏3654只,年末存栏5079只;家禽饲养量1.5万羽,上市家禽0.3万羽。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885万元。
普雄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机械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2011年,普雄镇有商业网点553个,职工112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855万元。2021年,越西县农文旅投公司以“农业带动文旅发展”为主题,以普雄镇彝族“尝新米节”为契机,在普雄镇且拖村建立1000余亩稻鱼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稻鱼共养,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普雄镇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已打造呷古彝寨景区、且拖稻海、阳坡五彩梯田等多个旅游景点。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有私立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62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7所,中学1所,在校生5230人,教职工1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均达100%。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有中心卫生院1个,医务人员56人;村医务室12个,乡村医生2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831人,参保率97.7%;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9%。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有火把广场1个;每年火把节在广场举办彝族音乐舞蹈、体育舞蹈展演、焰火晚会、篝火达体舞晚会。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有镇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32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22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35.2%。普雄镇有邮政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6.02万份(册),业务收入110万元,其中纯收入60万元。电信企业2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固定电话用户81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2%;移动电话用户3674户;宽带接人用户25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33万元。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5户,人数720人,支出183.7万元,比上年增长1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6户,人数1757人,支出11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五保供养13人;农村医疗救助73人次,支出17.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746人,参保率75%。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镇区自来水厂2座,铺设干线水管8千米,生产能力2300吨/日。镇区拥有变电站1座、供电所1个,主变压器2台,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8千米。镇区公园面积1公顷,园林绿地面积0.5公顷。
普雄镇位于越西县东南部,毗邻成昆铁路、国道G245、省道S309,是北向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重要口岸和重镇。截至2011年末,208省道穿境而过,境内长5千米。村道10条,总长43千米。汽车客运站1个,日均客运量500余人次,小型客车32辆。2011年,客运总量12.5万人次,货运总量24万吨。镇区桥梁1座,总长度8米。公交汽车线路1条,运营总里程3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0辆,年客运量56万人次。
普雄火车站是成昆铁路线上最大的三等站,普雄因此也是凉山彝族腹心地区以及越西县上、中、下普雄片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以及人流、物流的集散地。
“尝新节”,彝语为“车史则”,意为吃新米,是彝族一个传统的民俗节庆。2016年9月8日,越西县普雄镇举办了首届“尝新节”;2018年普雄“尝新节”成功申请州级非遗项目;2019年成功申请省级非遗新米示范基地。
传统上,普雄彝族村落于每年农历虎月(一般为九月)择吉日庆祝“车史则”活动,一般选择属蛇、马日,或猪、鸡日两天进行庆祝,具体日期视当年稻谷的成熟情况而定。第一天,彝族村落每户人家各派一两人(一般为妇女)背着背篼,到自家稻田里采摘成熟、饱满的稻穗。到家后将稻穗脱粒,并将脱粒后的稻谷放在大铁锅里翻炒、烘干,直至炒熟,随后倒入提前清洁干净的大石白里春成米粒,以备第二天使用。第二天一早,以村落为单位,杀牛、杀猪或宰羊,平均分配给每家每户,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另外杀猪或杀鸡庆祝。约中午开始,各家各户开始准备“车史则”过节饭,食材主要是前一天准备好的新米和刚分到的肉。待过节饭做好后,先舀一碗米饭给狗吃;然后,舀一碗米和肉祭祀祖先,在此过程中一般由男主人念诵诸如“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车史则’节日,请祖先尝尝今年的新米,以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祝福语;最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以庆祝当年丰收,饭后邀请邻居前来品尝,以示谁家的新米最好吃。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其中彝族、纳西族、基诺族为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火把节延续千年,起源于彝族先民用火把驱邪祈福、祈求丰收的习俗。在火把节当天,人们会围着篝火唱情歌、跳左脚舞。
普雄镇有战国至西汉的石板墓群,并出土有“青铜斧”“褐陶片”等文物。
普雄镇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有刺绣、漆器等。普雄彝族漆器被纳入国家级非遗+扶贫工坊。截至2024年10月,普雄镇拥有3项州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体验基地。
凉山彝族自治州刺绣是彝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手工艺,被誉为彝族人的“指尖瑰宝”或“指尖艺术”。彝族服饰是彝绣的主要载体,彝绣主要以动植物图案的形式体现在五彩斑斓的彝族服饰上,无论是男性的衣襟、袖臂和项背,还是女性的头帕、花帽、烟包、衣襟和袖臂、披风或裙边,以及挎包、香囊、三角包等生活用品上都随处可见精美的彝绣。普雄镇呷古村彝绣更是因其做工精湛、配色新颖以及构图精巧等特征,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刺绣中的佼佼者,并在2020年被列为凉山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因彝绣具有色彩浓烈、纹样丰富、绣工精巧、技艺高超、蕴含文化等特点,2021年,凉山彝族刺绣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普雄镇有呷古彝寨景区、且拖稻海、阳坡五彩梯田等多个旅游景点。
呷古彝寨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越西县普雄镇呷古彝寨,素有“彝绣第一村”的美誉。彝族刺绣(凉山彝族自治州刺绣)拥有1700余年的历史,而越西呷古彝族刺绣,被列入了凉山州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呷古彝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基本都会彝绣。呷古彝寨有20余种彝绣产品。借以彝绣,呷古村委与半塘乡创社和成都阳光一千里文旅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呷古火塘乡创中心。呷古火塘乡创中心以创意为桥梁,连接古今,将传统彝绣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好玩有趣的彝绣文创产品,如彝绣动物玩偶、小香包、小挎包、徽章等。
2025年7月14日晚,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一场“梯田星火”稻田火把秀精彩上演。夜幕降临,村民们来到稻田间,点燃手中火把,火光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跳动,呈现了火把节“满天星斗落人间”的美丽场景。
C视觉丨越西:梯田耕新 彝乡五彩梯田喜开耕.今日头条.2025-07-24
“彝乡春韵·梯田耕新” 越西在“嶲”望田野上开耕.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5-07-24
越西县简介(2023年版).越西县人民政府.2025-07-24
行政区划 .越西县人民政府.2025-07-24
..2025-07-24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凉山州调整普格县等7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1〕1号).四川省民政厅.2025-07-24
《散文百家》2024年第2期丨杨献平:越西的蓝与深.中国作家网.2025-07-24
红军在越西.今日头条.2025-07-24
一座老站,串起城市记忆丨从过往到今朝近距离看普雄.凉山新闻网.2025-07-24
越西县普雄:彰显文旅促脱贫的力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5-07-24
七彩云南样样好丨7月来云南,火!火!火!.今日头条.2025-07-24
这或许是火把节最初的样子 四川越西稻田火把秀再现“满天星斗落人间”场景.今日头条.2025-07-24
越西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综合发展.今日头条.2025-07-24
乡村振兴 | 越西:乡村振兴正当时 稻鱼共养促丰收 .凉山彝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2025-07-24
央视关注!呷古,藏在成昆线上的“彝绣第一村”→.今日头条.2025-07-24
四川公布120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快看有你的家乡吗.四川频道.2025-07-24
随机推荐
普雄镇是中国越西县下辖镇,位于越西县东南部,普雄河中段,东与德吉乡、依洛地坝镇接壤,南与乐青地乡相连,西与贡莫乡、拉白乡交界,北与四甘普乡毗邻,距县城36千米,总面积45.56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普雄镇户籍人口2.8万余人。普雄镇下辖1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瓦吉木社区瓦吉木街43号。
普雄镇所处地区以山、谷相间的中山宽谷地貌为主要特征。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境内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带,具有气候凉爽,雨量充沛等特点。普雄镇原名瓦吉莫,彝语称“坡合拉达”,意为山岩下的坝子,因明朝时属“坡合土司”管辖地而得名。普雄镇所在地先秦时期为西南夷地。1953年,设瓦吉木乡。1969年,改为瓦普木公社。1987年,瓦吉木乡和贡莫乡贡莫、尔莫普2村合并为普雄镇。2021年1月,撤销德吉乡,将原德吉乡和原乐青地乡渣普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普雄镇管辖。
普雄镇是成昆铁路线上重要的小镇、越西县县城的副中心、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区域的次中心,因往来人口众多,又因自古以来就是周边区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故有“西南第一彝镇”的美誉。普雄镇农业主产玉蜀黍属、稻谷。此外,瓦吉莫综农贸市场为凉山州以彝族群众为主的最大集市。2011年,普雄镇财政总收入512万元,比上年增长4.5%。普雄镇主要民俗节日有火把节、尝新节,此外境内还有战国至西汉的石板墓群,并出土有“青铜斧”“褐陶片”等文物。普雄镇主要景点有呷古彝寨景区、且拖稻海、阳坡五彩梯田等。普雄镇曾先后获得四川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凉山优秀旅游特色小镇、凉山彝族自治州首批“中心镇”等荣誉称号。
名称由来
普雄镇原名瓦吉莫,彝语称“坡合拉达”,意为山岩下的坝子,因明朝时属“坡合土司”管辖地而得名。
历史沿革
普雄镇所在地先秦时期为西南夷地,秦汉设为越巂郡。明朝时普雄镇属“坡合土司”管辖地,民国2年(1913年)普雄镇所在地改为越嶲县。
1952年4月30日,相关政府批准在越嶲县普雄地区设立普雄县。1953年,设瓦吉木乡。1958年,改瓦吉木大队,属果目公社(区级)。1961年,改瓦吉木乡。1969年,改为瓦普木公社。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普雄站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重要物资集散地。1981年更为瓦吉莫公社,1984年改瓦吉莫乡。1987年,瓦吉木乡和贡莫乡贡莫、尔莫普2村合并为普雄镇。1992年曲可地乡并入普雄镇。2021年1月,撤销德吉乡,将原德吉乡和原乐青地乡渣普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普雄镇管辖。截至2023年,普雄镇归越西县管辖。
地理特征
位置境域
普雄镇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东南部,东与德吉乡、依洛地坝乡接壤,南与乐青地乡相连,西与贡莫乡、拉白乡交界,北与四甘普乡毗邻,距县城36千米,总面积45.56平方千米。
气候
普雄镇所处地区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带,两种气候特点兼具,以北亚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寒少雪。年湿差小,日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l2℃。无霜期年平均225天。年平均降水量1246毫米。
地形地貌
普雄镇所处地区以山、谷相间的中山宽谷地貌为主要特征。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倾斜。境内最高点位于尔莫乃拖,海拔2449米;最低点位于与四甘普交界河口处,海拔1800米。
水文
小清河从南向北流经普雄镇,境内河道长15千米。
自然灾害
普雄镇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洪涝、低温、霜冻、雷击等。较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1年6月16日,洪涝灾害造成3人死亡,房屋倒塌30间。直接经济损失3760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普雄镇下辖1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普雄镇人民政府驻瓦吉木社区瓦吉木街43号。
政治
截至2025年5月,普雄镇镇长为木色伍加,镇党委书记为陈光平。
人口
人口数量
2011年末,普雄镇辖区总人口21233人。总人口中,男性11060人,占52.1%;女性10173人,占47.9%,总人口中,彝族19346人,占91.1%;汉族1857人,占8.7%。
截至2020年末,普雄镇户籍人口2.8万余人。
民族
普雄镇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其中除瓦吉木社区为汉族主要分布区外,其他均为彝族。
经济
综述
普雄镇农业主产玉蜀黍属、稻谷。此外,瓦吉莫综农贸市场为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彝族群众为主的最大集市。2011年,普雄镇财政总收入512万元,比上年增长4.5%。
第一产业
普雄镇境内有农业耕地面积10125亩,其中水田3016亩,旱地7109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3255万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阳芋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4470吨,其中水稻1251吨,洋芋864吨,玉米1632吨,大豆99吨。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蔬菜、水果。2011年,油菜种植面积782亩,产量122吨;蔬菜种植面积461亩,产量704吨;水果产量187吨。截至2021年11月,普雄镇稻鱼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总投资680万元,种植楚粳28号、38号稻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粳稻红米共1000余亩,其中粳稻红米50亩,稻鱼种养示范200亩;种植区内设置总长约5000米的引水工程,用于秧田灌溉及疏水和鱼的活动区域;预计年产优质红曲米600多斤/亩,楚粳28号、38号稻900多斤/亩。
普雄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18229头,年末存栏10347头;羊出栏3654只,年末存栏5079只;家禽饲养量1.5万羽,上市家禽0.3万羽。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885万元。
第二产业
普雄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机械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第三产业
2011年,普雄镇有商业网点553个,职工112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855万元。2021年,越西县农文旅投公司以“农业带动文旅发展”为主题,以普雄镇彝族“尝新米节”为契机,在普雄镇且拖村建立1000余亩稻鱼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稻鱼共养,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普雄镇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已打造呷古彝寨景区、且拖稻海、阳坡五彩梯田等多个旅游景点。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有私立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62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7所,中学1所,在校生5230人,教职工1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有中心卫生院1个,医务人员56人;村医务室12个,乡村医生2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831人,参保率97.7%;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9%。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有火把广场1个;每年火把节在广场举办彝族音乐舞蹈、体育舞蹈展演、焰火晚会、篝火达体舞晚会。
媒体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有镇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32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22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35.2%。普雄镇有邮政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6.02万份(册),业务收入110万元,其中纯收入60万元。电信企业2家;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固定电话用户81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2%;移动电话用户3674户;宽带接人用户25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33万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85户,人数720人,支出183.7万元,比上年增长1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56户,人数1757人,支出11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五保供养13人;农村医疗救助73人次,支出17.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746人,参保率75%。
城镇建设
截至2011年末,普雄镇镇区自来水厂2座,铺设干线水管8千米,生产能力2300吨/日。镇区拥有变电站1座、供电所1个,主变压器2台,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8千米。镇区公园面积1公顷,园林绿地面积0.5公顷。
交通运输
普雄镇位于越西县东南部,毗邻成昆铁路、国道G245、省道S309,是北向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重要口岸和重镇。截至2011年末,208省道穿境而过,境内长5千米。村道10条,总长43千米。汽车客运站1个,日均客运量500余人次,小型客车32辆。2011年,客运总量12.5万人次,货运总量24万吨。镇区桥梁1座,总长度8米。公交汽车线路1条,运营总里程3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0辆,年客运量56万人次。
普雄火车站是成昆铁路线上最大的三等站,普雄因此也是凉山彝族腹心地区以及越西县上、中、下普雄片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以及人流、物流的集散地。
人文
节日民俗
尝新节
“尝新节”,彝语为“车史则”,意为吃新米,是彝族一个传统的民俗节庆。2016年9月8日,越西县普雄镇举办了首届“尝新节”;2018年普雄“尝新节”成功申请州级非遗项目;2019年成功申请省级非遗新米示范基地。
传统上,普雄彝族村落于每年农历虎月(一般为九月)择吉日庆祝“车史则”活动,一般选择属蛇、马日,或猪、鸡日两天进行庆祝,具体日期视当年稻谷的成熟情况而定。第一天,彝族村落每户人家各派一两人(一般为妇女)背着背篼,到自家稻田里采摘成熟、饱满的稻穗。到家后将稻穗脱粒,并将脱粒后的稻谷放在大铁锅里翻炒、烘干,直至炒熟,随后倒入提前清洁干净的大石白里春成米粒,以备第二天使用。第二天一早,以村落为单位,杀牛、杀猪或宰羊,平均分配给每家每户,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另外杀猪或杀鸡庆祝。约中午开始,各家各户开始准备“车史则”过节饭,食材主要是前一天准备好的新米和刚分到的肉。待过节饭做好后,先舀一碗米饭给狗吃;然后,舀一碗米和肉祭祀祖先,在此过程中一般由男主人念诵诸如“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车史则’节日,请祖先尝尝今年的新米,以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祝福语;最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以庆祝当年丰收,饭后邀请邻居前来品尝,以示谁家的新米最好吃。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其中彝族、纳西族、基诺族为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火把节延续千年,起源于彝族先民用火把驱邪祈福、祈求丰收的习俗。在火把节当天,人们会围着篝火唱情歌、跳左脚舞。
文物古迹
普雄镇有战国至西汉的石板墓群,并出土有“青铜斧”“褐陶片”等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雄镇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有刺绣、漆器等。普雄彝族漆器被纳入国家级非遗+扶贫工坊。截至2024年10月,普雄镇拥有3项州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体验基地。
彝族刺绣
凉山彝族自治州刺绣是彝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手工艺,被誉为彝族人的“指尖瑰宝”或“指尖艺术”。彝族服饰是彝绣的主要载体,彝绣主要以动植物图案的形式体现在五彩斑斓的彝族服饰上,无论是男性的衣襟、袖臂和项背,还是女性的头帕、花帽、烟包、衣襟和袖臂、披风或裙边,以及挎包、香囊、三角包等生活用品上都随处可见精美的彝绣。普雄镇呷古村彝绣更是因其做工精湛、配色新颖以及构图精巧等特征,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刺绣中的佼佼者,并在2020年被列为凉山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因彝绣具有色彩浓烈、纹样丰富、绣工精巧、技艺高超、蕴含文化等特点,2021年,凉山彝族刺绣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普雄镇有呷古彝寨景区、且拖稻海、阳坡五彩梯田等多个旅游景点。
呷古彝寨景区
呷古彝寨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越西县普雄镇呷古彝寨,素有“彝绣第一村”的美誉。彝族刺绣(凉山彝族自治州刺绣)拥有1700余年的历史,而越西呷古彝族刺绣,被列入了凉山州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呷古彝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基本都会彝绣。呷古彝寨有20余种彝绣产品。借以彝绣,呷古村委与半塘乡创社和成都阳光一千里文旅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呷古火塘乡创中心。呷古火塘乡创中心以创意为桥梁,连接古今,将传统彝绣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好玩有趣的彝绣文创产品,如彝绣动物玩偶、小香包、小挎包、徽章等。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2025年7月14日晚,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一场“梯田星火”稻田火把秀精彩上演。夜幕降临,村民们来到稻田间,点燃手中火把,火光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跳动,呈现了火把节“满天星斗落人间”的美丽场景。
参考资料
C视觉丨越西:梯田耕新 彝乡五彩梯田喜开耕.今日头条.2025-07-24
“彝乡春韵·梯田耕新” 越西在“嶲”望田野上开耕.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5-07-24
越西县简介(2023年版).越西县人民政府.2025-07-24
行政区划 .越西县人民政府.2025-07-24
..2025-07-24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凉山州调整普格县等7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1〕1号).四川省民政厅.2025-07-24
《散文百家》2024年第2期丨杨献平:越西的蓝与深.中国作家网.2025-07-24
红军在越西.今日头条.2025-07-24
一座老站,串起城市记忆丨从过往到今朝近距离看普雄.凉山新闻网.2025-07-24
越西县普雄:彰显文旅促脱贫的力量.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5-07-24
七彩云南样样好丨7月来云南,火!火!火!.今日头条.2025-07-24
这或许是火把节最初的样子 四川越西稻田火把秀再现“满天星斗落人间”场景.今日头条.2025-07-24
越西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综合发展.今日头条.2025-07-24
乡村振兴 | 越西:乡村振兴正当时 稻鱼共养促丰收 .凉山彝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2025-07-24
央视关注!呷古,藏在成昆线上的“彝绣第一村”→.今日头条.2025-07-24
四川公布120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快看有你的家乡吗.四川频道.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