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之精神》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图书,作者是郭齐勇。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郭齐勇教授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
《中国儒学之精神》是带有专著性质的国学教材。全书共十二讲,每讲环绕一个中心展开,集理论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身,文笔流畅,通俗但不媚俗。读者对象为大专或本科生,系高职高专以上院校人文素质或通识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人士、干部与经理人才的讲座教材与读物。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现任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长兼中国地区负责人,国际儒联(ICA)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熊十力思想研究》、《郭齐勇白选集》、《儒学与儒学史新论》、《文化学概论》、《诸子学志》等。曾到美、德、俄、日、韩诸国的十多所世界名校、名机构演讲。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自序?
绪论?
第一讲学概说?
第一节原“儒”?
第二节孔子与门人?
第三节四个发展阶段?
第二讲五经四书?
第一节五经?
第二节四书?
第三讲文精神?
第一节中华人文的特质?
第二节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讲心价值?
第一节中国儒学的中心观念?
第二节韩国儒学的中心观念?
第三节日本儒学的中心观念?
第四节以仁爱为本的核心价值系统?
第五节儒家核心价值的现代意义?
第五讲私观与正义论?
第一节公与私?
第二节孔子的公正性诉求?
第三节孟子的正义论?
第四节儒家公共哲学及“公德”、“正义”问题?
第六讲亲相隐?
第一节三文本的要旨?
第二节“直”、“隐”与“爱有差等”?
第三节西方思想史上的“亲亲相隐”?
第四节容隐制与人权?
第七讲性学说?
第一节孟子的性善论?
第二节荀子的性恶论?
第三节汉唐诸儒的人性论?
第四节宋代理学的心性论?
第八讲中庸之道?
第一节民族性格?
第二节四个向度?
第三节中庸之道?
第九讲教意涵?
第一节组织化的宗教与精神性的宗教?
第二节儒学的宗教性与超越性?
第三节“天”与“天人之学”?
第四节教化之教与信仰之教?
第十讲想境界?
第一节君子、圣人、仁人与成人?
第二节孔伋、孟子的理想人格论?
第三节孔孟人格境界论及宋明儒的发展?
第四节儒学的生死观及其当代价值?
第十一讲理智慧?
第一节儒商的工作伦理?
第二节孔子的管理哲学?
第三节儒家的管理之道?
第十二讲觉自识?
第一节对女性的看法?
第二节“礼”与“吃人的礼教”?
第三节评所谓的“假命题”?
第四节儒学与现代社会?
附录现当代新儒家的反思?
后记?
随机推荐
《中国儒学之精神》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图书,作者是郭齐勇。
内容简介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郭齐勇教授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
《中国儒学之精神》是带有专著性质的国学教材。全书共十二讲,每讲环绕一个中心展开,集理论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身,文笔流畅,通俗但不媚俗。读者对象为大专或本科生,系高职高专以上院校人文素质或通识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人士、干部与经理人才的讲座教材与读物。
作者简介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学院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会长;现任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长兼中国地区负责人,国际儒联(ICA)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智慧的探索》、《熊十力思想研究》、《郭齐勇白选集》、《儒学与儒学史新论》、《文化学概论》、《诸子学志》等。曾到美、德、俄、日、韩诸国的十多所世界名校、名机构演讲。2006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目录
自序?
绪论?
第一讲学概说?
第一节原“儒”?
第二节孔子与门人?
第三节四个发展阶段?
第二讲五经四书?
第一节五经?
第二节四书?
第三讲文精神?
第一节中华人文的特质?
第二节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讲心价值?
第一节中国儒学的中心观念?
第二节韩国儒学的中心观念?
第三节日本儒学的中心观念?
第四节以仁爱为本的核心价值系统?
第五节儒家核心价值的现代意义?
第五讲私观与正义论?
第一节公与私?
第二节孔子的公正性诉求?
第三节孟子的正义论?
第四节儒家公共哲学及“公德”、“正义”问题?
第六讲亲相隐?
第一节三文本的要旨?
第二节“直”、“隐”与“爱有差等”?
第三节西方思想史上的“亲亲相隐”?
第四节容隐制与人权?
第七讲性学说?
第一节孟子的性善论?
第二节荀子的性恶论?
第三节汉唐诸儒的人性论?
第四节宋代理学的心性论?
第八讲中庸之道?
第一节民族性格?
第二节四个向度?
第三节中庸之道?
第九讲教意涵?
第一节组织化的宗教与精神性的宗教?
第二节儒学的宗教性与超越性?
第三节“天”与“天人之学”?
第四节教化之教与信仰之教?
第十讲想境界?
第一节君子、圣人、仁人与成人?
第二节孔伋、孟子的理想人格论?
第三节孔孟人格境界论及宋明儒的发展?
第四节儒学的生死观及其当代价值?
第十一讲理智慧?
第一节儒商的工作伦理?
第二节孔子的管理哲学?
第三节儒家的管理之道?
第十二讲觉自识?
第一节对女性的看法?
第二节“礼”与“吃人的礼教”?
第三节评所谓的“假命题”?
第四节儒学与现代社会?
附录现当代新儒家的反思?
后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