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百科

作者:小编
阅读:1024
文章详情
吴焕先

随机推荐

吴焕先(1907年7月28日-1935年8月21日),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指挥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的创建者之一,鄂豫皖苏区、鄂豫陕苏区的创建人之一,被誉为红二十五军的“军魂”。

吴焕先1923年考入麻城蚕业学校,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1927年11月,他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黄(安)麻(城)起义,随后带领部分武装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南部坚持武装斗争。1928年5月,吴焕先与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人一起,领导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柴山保。1931年,他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1932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黄安檀树岗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1934年11月,吴焕先率部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实行长征,创建鄂豫陕根据地。1935年7月,他率部西进甘肃省、北上陕甘,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北上。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在泾川县四坡村附近南渡汭河时遭国民党军突然袭击,他在指挥部队抢占制高点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2009年9月10日,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人物生平

孩童时代

吴焕先1907年7月28日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箭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省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儿子,在叔伯弟兄里排行第七,人称“七相公”。他天资聪慧,又温厚英俊,深得长辈的宠爱和器重。而长辈们则只是希望他能平平安安,便唤他作“安安”。

吴焕先7岁时开始在四角曹门附近的朝阳寺读私垫,1920年到大湾村就读。

青年时代

1923年,吴焕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麻城蚕业学校。在麻城教育局掌管领导权的共产党员王幼安的影响下,麻城职业学校是该县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吴焕先在这里接受了革命思想,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

吴焕先在他的好友、武汉大学学生、共产党员戴季伦的影响下,开始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1924年,他在麻城蚕业学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更加坚定了对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1925年夏,吴焕先从麻城蚕业学校毕业。他在家乡住了一个多月时间,利用参加劳动的机会,积极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吴焕先粉刷墙壁,张贴卡尔·马克思、列宁的画像,又挂上绘制的中国地图,向群众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及统治阶级卖国求荣、镇压人民革命的罪行,动员贫苦农民武装起来,保卫祖国。

革命经历

1925年冬,吴焕先由戴克敏、戴季伦介绍,在黄安的七里坪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上级党组织以读书的名义派他到武汉工人运动研究所学习,1926年夏季结业。同年秋,吴焕先同曹学楷、陈定侯、戴克敏等回到家乡箭河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吴焕先等领导农民向地主阶级展开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发起了以抗捐、抗债、抗租、抗税、抗稞为内容的“五抗”运动。吴焕先的行为引起地主恶霸的极端不满和仇视,他们勾结土匪和地方民团扑向箭厂河,吴焕先家中6位亲人惨遭杀害。

1927年1月,吴焕先带领农民群众向土豪劣绅发起“年关借粮”斗争。3月,带领农民武装逮捕、惩治黄安北乡最大的反动豪绅吴惠存。9月,领导当地农民群众掀起“九月暴动”。10月,任中共黄安县委组织部部长。11月,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黄(安)麻(城)起义,随后带领部分武装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县南部坚持武装斗争。

1928年5月,吴焕先与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人一起,领导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柴山保。7月,吴焕先任紫云区委书记,负责箭厂河地区的工作,恢复、建立和发展赤卫队,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开展游击战争。1929年6月,吴焕先率领数千农民群众和赤卫队,配合红三十一师粉碎了敌人的“罗李会剿”。

1929年7月,根据中共鄂东特委指示,吴焕先到罗山县卡房(今属河南新县)一带,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12月,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成立,吴焕先任土地委员会主席。1930年3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区委员会在箭厂河成立,郭述申任书记,吴焕先任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委员兼黄安县委书记。

1931年4月15日,吴焕先和鄂豫边革命委员会主席曹学楷的堂妹曹干先结为夫妇。同月,他调任红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11月,他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政治委员,参加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11月3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黄安檀树岗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1934年4月,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合编为新的红二十五军,吴焕先任政治委员。他与军长徐海东指挥部队转战鄂东北、皖西北,取得长岭岗、太湖等战斗的胜利,恢复和开辟朱堂店、陶家河等根据地。11月,红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在鄂豫皖省委的率领下实施战略转移。他率红二十五军冲破敌二十余倍兵力的围剿堵截,进入陕南。吴焕先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正确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为粉碎敌人两次重兵“围剿”,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扩大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7月,吴焕先率部北出秦岭,威逼西安。在获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准备北上的消息后,他毅然作出西进甘肃、北上陕甘、迎接中共中央的决定。吴焕先指挥红二十五军挥师猛进,占两当,攻天水,连克秦安、隆德县城,翻越六盘山,截断西(安)兰(州)公路,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

光荣牺牲

1935年8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甘肃泾川四坡村附近南渡汭河时遭国民党军突然袭击。吴焕先在指挥部队抢占制高点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主要成就

创建根据地

1928年5月,吴焕先与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人一起,领导创建鄂豫皖边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柴山保。

1934年4月,吴焕先任新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委员,与军长徐海东指挥部队转战鄂东北、皖西北,取得长岭岗、太湖等战斗的胜利,恢复和开辟朱堂店、陶家河等根据地。11月16日,根据中央指示实行战略转移,吴焕先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经过7个多月奋战,创建了鄂豫陕边革命根据地,为扩大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作出了重大贡献。

重建红二十五军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吴焕先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当时,根据地兵力薄弱、力量分散、思想混乱,中国国民党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为扭转根据地严峻、混乱的局面,独立坚持武装斗争,吴焕先建议中共鄂豫皖省委尽快集中留在根据地的五个主力团,重新组建一支主力中国工农红军,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番号,打出红二十五军旗帜。

1932年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湖北黄安檀树岗召开军事会议,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吴焕先担任军长。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辖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全军约七千余人。由于吴焕先卓有成效的工作,迅速结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西去之后根据地力量分散、思想混乱的局面,开始了为保卫鄂豫皖根据地而斗争的新时期。

迎接党中央

1935年7月15日,为配合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吴焕先在长安区丰峪口主持召开省委紧急会议,毅然决定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西征北上。7月31日,红二十五军占领汉渝公路要地双石铺,吴焕先根据敌人口供和《大公报》所载消息,得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后,先头部队已到达松潘县地区,继续向陕甘边境前进。吴焕先再次召开紧急会议,果断作出新的战略决定:率领部队进入甘肃省境内,威胁敌人后方,策应主力中国工农红军的北上行动。

吴焕先指挥红二十五军挥师猛进,占两当,攻天水市,连克秦安县隆德县县城,翻越六盘山,截断西(安)兰(州)公路,有力地配合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北上。

制定民族政策

1935年8月2日,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先后攻占两当县、秦安两座县城。部队进驻静宁县以北的回族聚居区兴隆镇时进行了休整,为了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吴焕先先派了一支宣传队,在兴隆镇张贴布告、散发传单,向回族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政策纪律。又亲自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为部队规定了必须坚决执行的“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即部队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家中吃禁忌食物;注意遵守回族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的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同时邀请清真寺的阿訇及当地有名望的绅士座谈,组织部队拜访清真寺、赠献匾额和礼品,清真寺阿訇等也向红军敬献了锦旗,有些回族青年还加入了红军部队。后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由此地到达陕北地区后,毛泽东在接见徐海东和程子华时,夸奖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路过陇东回民地区时留下的良好印象,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水平很高。

人物评价

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毛泽东同志评

赤胆忠心,英勇善战。——徐向前同志为吴焕先题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功不可没吴焕先。——《央广网》评

获得荣誉

轶事典故

传播马列主义

1924年放寒假时,吴焕先从学校带回一幅马克思的画像,挂在了祖宗聂氏宗祠中。他的父亲吴维棣看后,火冒三丈,坚持要把马克思的画像扯下。吴焕先则认真地对父亲说:“这位大胡子外国先生,主张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解放全人类。而今,中国许多有志人士都在按照他的革命主张,改变吃人的旧世道,创造一个新世道。”吴焕先的母亲见儿子对马克思如此崇拜,便也就依着他去了。而在吴焕先的再三劝说下,他的父亲最终也同意将马克思的画像供奉在祖宗祠堂中。

破家革命

1926年秋,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吴焕先将几家佃户债户请到家里,一面向他们宣传革命并表示道歉,一面将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一把火烧了个一干二净。他当面宣称谁租种他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从今往后绝不向各户收租逼债。这件事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不少中国工农红军老战士称:“破家革命,揭竿而起!”

到了冬天,极端仇视农民运动的地主豪绅,勾结土匪,声言:“踏平箭厂河,血洗四角曹门,灭绝吴焕先全家!”吴焕先的父亲吴维棣慌忙领着全家人往后山逃跑,但被匪徒拦截住了。老大吴尚先、老二吴奉先后被枪杀。吴维棣和小儿子吴济先,在匪徒抓住后扒掉全身衣服,以乱刀砍死在自家门口不远处的水塘边上。吴焕先的大嫂惊慌失措,抱着不满半岁的吃奶孩子,一头扎进水塘里面,溺水而死。

1927年3月18日的《汉口民国日报》上,就曾有过披露:“吴焕先家内大小六口被杀尽……”

算命救伤员

1927年冬,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党组织遭到破坏,亲人下落不明。数九寒天,再加上敌人派兵封山,吴焕先越发焦急不安。他假扮算命先生去当地的老财家中帮忙算命,编了几句神秘的话说是帮老财消除灾祸。老财主破灾发财心切,临别时拿出五十块银元作定礼送给吴焕先。

吴焕先得到这笔银元,马上派两个赤卫队员送上天台去接济吴先恩等一批伤员,从此以后,他这个“算命先生”的故事在群众中流传开来,都说他赤手空拳打了一家大土豪。

关爱战友

1934年5月,为筹钱改善部队给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奔袭敌军第54师后方所在地罗田县县城。战斗中,韩先楚带领1个排直奔敌军金库,缴获银元7000余元。敌军缓过神来后立即反扑,韩先楚亲自背着一些银元一边还击一边向城外飞奔。因发生拥挤,他被挤落护城河里,所携银元全部掉入水中。这时,敌军已经近在咫尺,他来不及打捞银元,只能撤退。战后,由于弄丢了这笔本已到手的巨款,韩先楚受到严厉处分,被下放到交通队工作。

吴焕先专门来到交通队,详细了解了韩先楚被处分的经过,认为丢失银元系事出有因,乃无罪有过,遂指派他到第75师第225团第2营工作,暂任排长,要求他“戴过立功”。这是韩先楚第四次当排长。之后,他追随吴焕先转战于皖西、鄂东北等地,积功升任第225团副连长,终于过了排长这个“坎”。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了一条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委员吴焕先使用过的毛毯,纵215厘米,横115厘米。长征途中,吴焕先将它送给了受伤的战士张波。当时,吴焕先看到张波负伤而衣服单薄,马上将自己的毛毯拿来,盖在他的身上。张波感动不已,一直珍藏着这条毛毯,直到1962年将其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世纪念

吴焕先烈士纪念馆

泾川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是为纪念长征途中在泾川牺牲的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而设立的革命历史类纪念机构,成立于2013年7月。纪念馆革命历史遗存现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四坡战斗”临时指挥部——“红军楼”、羊圈洼“四坡战斗旧址”、红军渡河口、吴焕先烈士墓等四处。纪念馆于2020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吴焕先墓

1963年清明节期间,中共红安县委、红安县人民政府在位于红安县城东北角的革命烈士陵园修建了吴焕先烈士衣冠墓。墓碑正面上镌刻着:吴焕先同志之墓,为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于1979年题写。

吴焕先故居

位于新县箭厂河四角曹门村,距县城20公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居占地面积260平方米。1983年对旧址的前排南起三间进行了修复,并举办了吴焕先烈士生平事迹陈列。1985年在陈列室树立起吴焕先烈士塑像,展出了李先念、徐向前、程子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纪念吴焕先烈士牺牲50周年的题词,1986年11月21日,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碑和纪念亭

为了纪念吴焕先烈士,1985年8月,在河南郑州烈士陵园兰州市烈士陵园,建立了纪念碑和纪念亭,邓小平题写了“吴焕先烈士纪念碑”碑名;徐向前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1986年11月,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50周年的日子里,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建立了“吴焕先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着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吴焕先烈士纪念碑”碑名,背面是“红二十五军先烈纪念委员会”撰写的一篇介绍烈士生平的碑文。

文学形象

传记

1987年,卢振国编著的长篇文学传记《血沃中原—吴焕先传记》出版,该书描述了吴焕先不平凡的一生。

剧本

2011年,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俊杰创作完成了35万字的长篇历史文学剧作《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该书详尽叙述了吴焕先短暂而辉煌的革命生涯,也较全面地反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的革命斗争历程。

参考资料

《黄麻记忆》之: 吴焕先.红安县人民政府.2025-07-15

吴焕先.湖北党史网.2025-07-15

吴焕先:赤胆忠心为工农,气壮山河志不移.中国军网.2025-07-15

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指挥员——吴焕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4-05-08

“军魂”吴焕先泾川铸丰碑.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党建网.2025-07-15

大别赤子吴焕先:激战四坡村 铁血铸军魂.人民网.2024-01-23

【百年人物】吴焕先.微信公众平台.2025-07-15

红故事 || 吴焕先:红二十五军“军魂”.微信公众号-信阳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25-07-16

【红色家风】第二十期·大别山红色家风故事展播之 吴焕先.澎湃新闻.2025-07-15

吴焕先:鄂豫陕苏区创建人.百家号.2025-07-15

为革命抛家舍业的吴焕先.信阳党员教育服务网.2025-07-15

红军不怕远征难 功不可没吴焕先.央广网.2024-05-08

“回忆我的爷爷吴焕先”.澎湃新闻.2025-07-15

韩先楚将军的红军岁月.人民网.2025-07-15

一条毛毯背后的“娃娃军”长征|红色文物中的长征.百家号.2025-07-15

吴焕先烈士纪念馆.泾川县人民政府.2025-07-15

打卡红色景点,传承红色基因~后续篇.微信公众平台.2025-07-15

吴焕先.光明网.2025-07-15

卢振国:毕生追寻红二十五军长征足迹.信阳日报官方网站.2025-07-15

我的从教故事丨专访学院离退休教师孙俊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