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百科

作者:小编
阅读:1024
文章详情
海港

随机推荐

《海港》(英文名:On The Docks、Harbor)是由谢铁骊谢晋傅超武执导,上海京剧团《海港》剧组集体编剧,李丽芳赵文奎、朱文虎、郭仲钦、周卓然、艾世菊主演的革命现代京剧电影,为八大样板戏之一,于1972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海港》根据上海京剧院创作的同名剧目改编,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码头青年工人韩小强轻视装卸工作,在装运出国稻、麦过程中,不慎造成散包错包事故。暗藏敌人钱守维趁机将玻璃纤维放在麦包内,企图破坏中国国际声誉。装卸大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一面教育韩小强,同时对钱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带领大家连夜翻仓,查清散包,追回错包,胜利完成援外任务的故事。

剧情简介

新中国建立起来后,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兄弟紧密团结,这正是伟大领袖所说的国际主义的义务。繁忙的海港码头,一批又一批稻种和小麦闯入船舱,即将作为援建物资跨过重洋,送到兄弟国家手中。装卸工人们积极投入工作,充满了社会主义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然而在他们中间,青年工人韩小强(周卓然 饰)对装卸工作缺乏热情,认为其“低人一等”。在抢运援外小麦时,他因精神涣散跌落麦包,导致散麦洒落。潜伏在革命队伍中的阶级敌人钱守维(艾世菊 饰)趁机将玻璃纤维混入小麦中,并指使韩小强将一包稻种误当作麦包扛进仓库,企图制造错包事件,破坏中国国际声誉。

装卸大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李丽芳 饰)发现散包事故后,立即发动群众追查原因。她带领工人连夜翻仓,仔细检查每一包物资,最终迫使钱守维露出破绽。同时,方海珍与退休工人马洪亮(赵文奎 饰)合作,对韩小强进行阶级教育,通过回忆对比的方式唤醒他的觉悟。在铁证面前,韩小强幡然醒悟,揭发了钱守维的罪行。方海珍顺势发动群众,将钱守维的破坏阴谋彻底粉碎。最终,援外物资顺利装船启运。

角色介绍

注:收录展示部分,参考资料: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海港》根据上海京剧院创作的同名剧目改编。1963年, 江青插手上海市京剧现代戏创作。以需要一出写工人题材的戏为由,决定改编李晓民创作的淮剧《海港的早晨》为京剧。1964年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石西民、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太成具体负责。郭炎生、何慢、杨村彬编剧,取名《海港早晨》,杨兼导演,舞美设计幸熙等。剧中主要写了人民内部矛盾,并无暗藏敌人。1965年2月1日,该剧首演于上海人民大舞台。江青看后,认为此本突出中间人物,要求修改为突出英雄人物和海港工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对“风雨追舟”一场运用追光造成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大为反感,决定重组创作班子,改由闻捷、 郑拾风、李晓民、郭炎生、何慢五人参加改编,要求用新诗样式代替老瑞安鼓词。1965年4月2日完成试演本,将童芷龄换成蔡瑶铣,导演章琴,音乐设计于会泳。 江青看后又指责“无冲突论”。此后,反复修改,于1966年5月又完成一稿,定名《海港》。 革命现代京剧《海港》封面剧中人物名字全作了改动,马科导演, 李丽芳饰方海珍。1966年10月1日演于沪东工人文化宫。1967年春,该剧赴京参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纪念演出,于6月22日在 中南海请中央领导审看; 毛泽东看后说:“《海港》可以成为样板戏,但要改成敌我矛盾。”创作组又先后调张士敏、王炼黎中城、刘梦德进一步反复修改,强调了阶级斗争,塑造了阶级敌人钱守维的形象。导演张鸣义,伴奏采取中西混合乐队。1971年12月该剧在京定稿。《红旗》杂志1972年第二期发表了此剧1972年1月演出本的剧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随即播送了全剧录音。

1971至197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拍了两次彩色戏曲片。导演为傅超武谢晋谢铁骊;由李丽芳饰方海珍,赵文奎饰高志杨(李长春配唱),朱文虎饰马洪亮,郭仲钦饰赵震山,周卓然饰韩小强,艾世菊饰钱守维。

影片评价

专业评价

《海港》这部讲述码头工人教育后辈的现代京剧以一种“窥斑见豹”的形式传递了时代精神,很多耳熟能详的唱段如“忠于革命忠于党”“大吊车真厉害”,至今仍旧风靡舞台。这些唱段唱腔优美动听,表意清晰晓畅,为“叙述”整个故事增添了强大的艺术效果。(乐龄天津市 评)

大众评分

参考资料

海港 (1972).豆瓣电影.2023-12-21

海港.猫眼电影.2025-07-21

样板戏:混乱年代的背景声 [ 2009-08-24 14:46 ].中国日报网.2025-07-21

海港详情.爱奇艺.2025-07-21

革命现代京剧——《海港》.央视网.2025-07-21

样板戏:混乱年代的背景声.中国日报网.2025-07-21

1971年首演后,这部京剧至今风靡舞台 .微信公众号.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