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痛(urodynia),别名小便疼痛,指排尿时下腹部膀胱区以及尿道疼痛,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
尿痛的病因有泌尿系炎症、尿道结石与异物、梗阻性肾病、肿瘤、憩室、尿路周围疾病。尿痛特点为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尿痛呈灼痛或刺痛;尿道炎多在排尿开始时痛;膀胱炎在排尿终了时加重;前列腺炎痛则在尿道、耻骨上区、腰骶、阴茎头等部位痛:膀胱结石、膀胱异物有尿线中断现象。需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尿痛的治疗方式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其中尿路感染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尿道结石或肿瘤会引起腹痛或肾绞痛,可予止痛药治疗。平时养成多饮水的好习惯。性生活后加强个人卫生。膀胱炎反复发作,尿痛久治不愈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或膀胱镜检查,寻找病因。
尿痛是指病人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会阴部和尿道内疼痛或烧灼感。
1.泌尿系炎症: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及结核等。
2.尿道结石与异物:膀胱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尿道结石、前列腺结石;膀胱异物与尿道异物等。
3.梗阻性肾病:膀胱颈肥厚、先天性尿道瓣膜、肿瘤阻塞、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道肉阜、尿道粘膜脱垂、尿道外口先天性狭窄及包茎等。
4.肿瘤:如膀胱、前列腺及尿道肿瘤。
5.憩室:如膀胱及尿道憩室。
6.尿路周围疾病:盆腔或直肠疾病引起膀胱及尿道反射性肌肉痉挛。
造成排尿疼痛多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主要是炎症刺激膀胱或尿道黏膜,引起膀胱或尿道的痉挛性收缩及神经反射所致,可出现排尿时疼痛加重;此外结石、异物、肿瘤、先天畸形等导致梗阻性肾病,排尿时压力增加,肌肉痉挛,出现尿痛,梗阻还可导致感染,加重尿痛。
1.尿频伴有尿急和尿痛:见于膀胱炎和尿道炎,膀胱刺激征存在但不剧烈;伴有双侧腰痛见于 肾盂肾炎;伴有会阴部、腹股沟和睾丸胀痛见于急性前列腺炎。
2.尿频、尿急、尿痛伴有尿流突然中断:见于膀胱结石堵住出口或后尿道结石嵌顿。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身体情况以及有无异常体征。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建议患者做尿常规检查、尿液细菌学检查、尿细胞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X线腹部平片等。
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包括肾脏大小、形状、硬度、压痛与叩痛,膀胱充盈情况,有无尿潴留、压痛、肿块等;尿道有无结石、肿瘤、压痛,有无尿道口异常。观察女性女性外生殖器或阴道情况,触诊成人男性的前列腺大小、硬度、压痛等。
1、尿常规检查
可协助诊断有无细菌感染、血尿等。
2、尿液细菌学检查
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3、尿细胞学检查
用显微镜观察尿沉渣中的各种细胞,主要用于发现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
4、前列腺液检查
主要用于前列腺炎的辅助诊断。
1、B型超声检查
可以了解肾脏的大小、位置,观察膀胱容量的大小,对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尿潴留等有诊断价值。
2、X线腹部平片
可发现泌尿道结石。
膀胱、尿道镜检查对膀胱或尿道炎症、结石、结核、肿瘤有诊断意义。
明确尿痛的原因,再针对引起尿痛的感染、结石或肿瘤等原发病进行治疗。尿路感染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结石可通过体外声波砾石、手术取石等方式排出;泌尿系肿瘤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可以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
1、对症治疗
尿路感染引起的小便刺痛,一般可耐受,不需要止痛。尿道结石或肿瘤会引起腹痛或肾绞痛,可予止痛药,如山莨菪碱、哌替啶等。
2、对因治疗
(1)泌尿系感染:可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加,排尿时可冲洗尿道分泌物。还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慢性尿道炎或尿道内有狭窄,除药物治疗外还可行尿道扩张。
(2)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对于结石较小,无明显嵌顿者,可大量饮水,并做跳跃动作,以利于结石排出;或体外声波砾石。合并感染者可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结石引起梗阻而影响肾功能,或经非手术法无效者,都应考虑手术取石。
(3)泌尿系肿瘤的治疗:泌尿系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及病理,确定化疗与否、化疗方案和用药途径,但多数泌尿系肿瘤化疗效果欠佳。
尿痛.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5-05-08
随机推荐
尿痛(urodynia),别名小便疼痛,指排尿时下腹部膀胱区以及尿道疼痛,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
尿痛的病因有泌尿系炎症、尿道结石与异物、梗阻性肾病、肿瘤、憩室、尿路周围疾病。尿痛特点为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尿痛呈灼痛或刺痛;尿道炎多在排尿开始时痛;膀胱炎在排尿终了时加重;前列腺炎痛则在尿道、耻骨上区、腰骶、阴茎头等部位痛:膀胱结石、膀胱异物有尿线中断现象。需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尿痛的治疗方式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其中尿路感染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尿道结石或肿瘤会引起腹痛或肾绞痛,可予止痛药治疗。平时养成多饮水的好习惯。性生活后加强个人卫生。膀胱炎反复发作,尿痛久治不愈的病人,应进一步进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或膀胱镜检查,寻找病因。
定义
尿痛是指病人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会阴部和尿道内疼痛或烧灼感。
病因
1.泌尿系炎症: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及结核等。
2.尿道结石与异物:膀胱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尿道结石、前列腺结石;膀胱异物与尿道异物等。
3.梗阻性肾病:膀胱颈肥厚、先天性尿道瓣膜、肿瘤阻塞、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道肉阜、尿道粘膜脱垂、尿道外口先天性狭窄及包茎等。
4.肿瘤:如膀胱、前列腺及尿道肿瘤。
5.憩室:如膀胱及尿道憩室。
6.尿路周围疾病:盆腔或直肠疾病引起膀胱及尿道反射性肌肉痉挛。
发生机制
造成排尿疼痛多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主要是炎症刺激膀胱或尿道黏膜,引起膀胱或尿道的痉挛性收缩及神经反射所致,可出现排尿时疼痛加重;此外结石、异物、肿瘤、先天畸形等导致梗阻性肾病,排尿时压力增加,肌肉痉挛,出现尿痛,梗阻还可导致感染,加重尿痛。
伴随症状
1.尿频伴有尿急和尿痛:见于膀胱炎和尿道炎,膀胱刺激征存在但不剧烈;伴有双侧腰痛见于 肾盂肾炎;伴有会阴部、腹股沟和睾丸胀痛见于急性前列腺炎。
2.尿频、尿急、尿痛伴有尿流突然中断:见于膀胱结石堵住出口或后尿道结石嵌顿。
检查诊断
预计检查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身体情况以及有无异常体征。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建议患者做尿常规检查、尿液细菌学检查、尿细胞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X线腹部平片等。
体格检查
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包括肾脏大小、形状、硬度、压痛与叩痛,膀胱充盈情况,有无尿潴留、压痛、肿块等;尿道有无结石、肿瘤、压痛,有无尿道口异常。观察女性女性外生殖器或阴道情况,触诊成人男性的前列腺大小、硬度、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可协助诊断有无细菌感染、血尿等。
2、尿液细菌学检查
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3、尿细胞学检查
用显微镜观察尿沉渣中的各种细胞,主要用于发现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
4、前列腺液检查
主要用于前列腺炎的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检查
可以了解肾脏的大小、位置,观察膀胱容量的大小,对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尿潴留等有诊断价值。
2、X线腹部平片
可发现泌尿道结石。
其他检查
膀胱、尿道镜检查对膀胱或尿道炎症、结石、结核、肿瘤有诊断意义。
治疗
预计治疗
明确尿痛的原因,再针对引起尿痛的感染、结石或肿瘤等原发病进行治疗。尿路感染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结石可通过体外声波砾石、手术取石等方式排出;泌尿系肿瘤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治疗方法。在治疗的同时,可以使用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的疼痛。
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
尿路感染引起的小便刺痛,一般可耐受,不需要止痛。尿道结石或肿瘤会引起腹痛或肾绞痛,可予止痛药,如山莨菪碱、哌替啶等。
2、对因治疗
(1)泌尿系感染:可大量饮水,使尿量增加,排尿时可冲洗尿道分泌物。还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慢性尿道炎或尿道内有狭窄,除药物治疗外还可行尿道扩张。
(2)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对于结石较小,无明显嵌顿者,可大量饮水,并做跳跃动作,以利于结石排出;或体外声波砾石。合并感染者可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结石引起梗阻而影响肾功能,或经非手术法无效者,都应考虑手术取石。
(3)泌尿系肿瘤的治疗:泌尿系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及病理,确定化疗与否、化疗方案和用药途径,但多数泌尿系肿瘤化疗效果欠佳。
参考资料
尿痛.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