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马五大调,又称淮调、五大调、郯马调,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临沂市郯城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曲调。这种曲调不仅在鲁东南地区广受欢迎,而且影响范围扩展至鲁北广饶以及江苏省连云港市等地。
郯马五大调的历史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其起源于明朝时期,可能源自云南省或贵州省。另一种观点则指出其源头在于淮安府。然而,根据民间歌手李长义的介绍,郯马五大调是由济宁市等地引入后,在郯城、马头一带经过当地艺人的加工而形成的。
郯马五大调包含《淮调》《大调》《玲玲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等五个主要曲牌。除了《玲玲调》,其他四个曲牌均来自江淮平原。这些曲牌中共有“五景”“五盼”“七多”“七赞”“八恨”等多个子曲目,现存曲目总数达130首。其中,《满江红·四盼》曾在1957年的全国第二届民俗音乐舞蹈表演会上演出,并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送,同时被收录进同年出版的《优秀歌曲选集》中。
郯马五大调通常由一人独唱,伴奏乐器较为独特,使用的是民间管弦乐器以及日常用品如瓷碟、瓷碗、瓷酒盅、竹筷等,通过敲击产生节拍来配合演唱。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相关档案资料库、组织培训活动、举办展演比赛等,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郯马五大调的艺术实践。
鲁南五大调(你不了解的非遗文化).百家号.2024-11-08
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414号《关于保护与传承鲁南五大调的建议》的答复.临沂市人民政府.2024-11-08
鲁南五大调:文化传承的宝贵遗产.百家号.2024-11-08
随机推荐
郯马五大调,又称淮调、五大调、郯马调,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临沂市郯城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曲调。这种曲调不仅在鲁东南地区广受欢迎,而且影响范围扩展至鲁北广饶以及江苏省连云港市等地。
历史沿革
郯马五大调的历史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其起源于明朝时期,可能源自云南省或贵州省。另一种观点则指出其源头在于淮安府。然而,根据民间歌手李长义的介绍,郯马五大调是由济宁市等地引入后,在郯城、马头一带经过当地艺人的加工而形成的。
曲调构成
郯马五大调包含《淮调》《大调》《玲玲调》《满江红》和《大寄生草》等五个主要曲牌。除了《玲玲调》,其他四个曲牌均来自江淮平原。这些曲牌中共有“五景”“五盼”“七多”“七赞”“八恨”等多个子曲目,现存曲目总数达130首。其中,《满江红·四盼》曾在1957年的全国第二届民俗音乐舞蹈表演会上演出,并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送,同时被收录进同年出版的《优秀歌曲选集》中。
表演形式
郯马五大调通常由一人独唱,伴奏乐器较为独特,使用的是民间管弦乐器以及日常用品如瓷碟、瓷碗、瓷酒盅、竹筷等,通过敲击产生节拍来配合演唱。
保护传承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相关档案资料库、组织培训活动、举办展演比赛等,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郯马五大调的艺术实践。
参考资料
鲁南五大调(你不了解的非遗文化).百家号.2024-11-08
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414号《关于保护与传承鲁南五大调的建议》的答复.临沂市人民政府.2024-11-08
鲁南五大调:文化传承的宝贵遗产.百家号.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