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百科

作者:小编
阅读:1024
文章详情
杨玉昌

随机推荐

杨玉昌,1966年9月出生于河北故城,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他在1998年7月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毕业,获得西方哲学专业博士学位。

个人信息

姓名:杨玉昌

籍贯:河北故城

获得学位:1998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得西方哲学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8年9月到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讲师,

2001年6月起任副教授

任职:副教授

研究方向:现代西方哲学,中西哲学比较,阿图尔·叔本华研究,弗里德里希·尼采研究,哲学咨询与哲学治疗

获奖情况:“以‘哲学与生活’ 为中心的哲学公选课教学实践探索”获中山大学第七届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承担课程

承担哲学系本科生专业课程:

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后现代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尼采研究,米歇尔·福柯研究等;

哲学系研究生课程:

现代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存在主义哲学,叔本华研究,尼采研究等;

全校公选课:

哲学与生活,后现代哲学与文化,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等。

发表论著

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要有:《从基督教到东方宗教——论叔本华的宗教转向》(《学术月刊》2004,2),《哲学问题与生活方式——析叔本华的意志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现代哲学》2004,4);《个体的觉醒及其命运——惠能的“自性”与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之比较》(《学术研究》2005,10);《个体美学与世界历史的张力——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实践观比较》(《学习与探索》2006,4);《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现代性”——论墨家与儒家道家的对立》(《天津社会科学》2007,4),《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后现代”——论道对儒墨的解构》(《河北学刊》2008,6),《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与柏拉图的理念》(《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5)等;发表多篇教改论文:《哲学课的教改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哲学公选课教学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哲学课的教学实习探索》等(《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参与编写《西方近现代过渡时期哲学》(2009);编著有:《哲学与生活》(2009),《成长的哲学》(2012),《与哲学同行》(2012),《人生道路的选择》(2013),《作为治疗的哲学》(2014),《哲学与人生》(2014)。

承担项目

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阿图尔·叔本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比较研究(2004,6——2005,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人的觉醒及其出路(GD13CZX03, 2014-2015);主持中山大学2009年,2012年教学改革项目和2010年、2012年、2013年、2014年野外实习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01AZX00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卡尔·马克思实践思想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关系(05BZX004,第三参加者); 虚无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研究(09BZX001,第二参加者);还参与了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

还先后主持多项校级科题,如:《人本主义与宗教有神论的比较研究》(2002,9——2004,9);《〈哲学导论〉课的教改与创新思维的培养》(2004,9——2005,9);《哲学公选课的教学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2007,9——2008,9)等;

学术交流

2012年11月应邀去波兰亚当·密兹凯维奇大学参加有关“中国与欧洲的文化对话”的国际会议,宣读学术论文《禅宗与基督教的自我意识比较——以慧能和克尔凯郭尔为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