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对待诸如经验的价值这类问题上,罗杰·培根也展现出其思想的双重性。他不仅将通过观察获得的感觉经验纳入这一范畴,还将心灵的神启包含其中。同样,尽管他熟读古代哲学和伊斯兰教哲学著作,但他仍认同许多被认定为假托亚里士多德之名的伪书,例如《诸因书》(Book of Causes)和《秘中秘》(Secret of Secrets)。后者被认定是亚里士多德写给亚历山大大帝的一封信,其中除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治建议外,还包括占星术、巫术药草和数卦等方面的内容。罗杰·培根对语言尤其感兴趣,他提倡对东方学术语言的研究,特别是借此从西班牙和中东的穆斯林那里获取知识。他希望通过吸收这些“高级”文明中可资利用的知识来改革欧洲教育。
随机推荐
罗杰·培根(约1214年—约1294年,英文名:Roger Bacon,别名:罗吉尔·培根),男,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伊尔彻斯特,英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教育改革家,炼金术士,圣芳济派修道院僧侣。
约1230年,罗杰·培根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后获得了巴黎大学的神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240年,他回到英格兰,做了圣弗朗西斯修道院的硕士。大约在1248年,他重返牛津。1260年,罗杰·培根被圣方济各会强制要求遵从内部审查规定,即除非获得上级修士的许可,否则他不得在圣方济各会以外发表任何文字。后来,罗杰·培根发现自己实际上在圣方济各会内部受到了软禁。但在教皇克莱门四世的要求下,他撰写了《大著作》《小著作》以及《第三著作》。1289年,罗杰·培根被允许回到牛津大学。约1294年,罗杰·培根逝世。
罗杰·培根主要从事自然科学、认识论的研究。他具有广博的知识,素有“奇异的博士”之称。罗杰·培根提倡经验主义,主张通过实验获得知识,他对数学、光学、天文、地理及语言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知识,并亲自进行了许多观察和实验,提出过不少有价值的论述和大胆的猜测,被很多学者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人物生平
约1214年,罗杰·培根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伊尔彻斯特。约1230年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后来又游学巴黎,于33岁时获得了巴黎大学的神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校教数学、物理学和外语课。1240年,罗杰·培根回到英格兰,做了圣弗朗西斯修道院的修士。
罗杰·培根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是受到在牛津和巴黎教书的圣方济各会硕士的熏陶。后来,大约在1248年他重返牛津。几年后,罗杰·培根加入了圣方济各会。在牛津教书、著述、从事科学实验多年后,1260年,罗杰·培根被圣方济各会强制要求遵从内部审查规定,即除非获得上级修士的许可,否则他不得在圣方济各会以外发表任何文字。
后来,罗杰·培根发现自己实际上在圣方济各会内部受到了软禁。但在教皇克莱门四世的要求下,他撰写了《大著作》《小著作》以及《第三著作》。可能是由于教皇的干预,也可能是因为健康状况不佳,大约在1289年,罗杰·培根被允许回到牛津大学,去世前他还在牛津写了另一本书《哲学研究纲要》。约1294年,罗杰·培根逝世。
主要成就
在罗杰·培根的时代,所有喜欢钻研的人中,有关凹镜和凸镜的性质只有罗杰·培根一个人懂,还有一种“幻灯”也是他发明的,后来成为了玩具。罗杰·培根曾对炼金术十分着迷。他坚信存在贤者之石并用了很长时间来发掘。在罗杰·培根的带头下,那个时代的学者更加相信存在炼金术了,因此对寻找点金石更加积极。
此外,罗杰·培根发明了望远镜、阳燧和枪药等。
主要作品
罗杰·培根的主要著作有《大著作》《小著作》《第三著作》《哲学研究纲要》等,撰写了《在点金石生成中艺术和自然的伟大力量》《炼金术的反思》等论文。
主要思想
罗杰·培根的哲学思想具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应建立在实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而哲学应该叙述科学的方法,指出错误的原因。一切科学的目的在于扩大人们支配自然的权力,以造福人类。深入研究古希腊、罗马和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在科学技术上做出了许多大胆的推测。他是西方最早研究磁针和发射药的学者之一,曾设想关于眼镜、望远镜、显微镜以及飞行器等的发明。罗杰·培根重视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以及二者的结合。罗杰·培根重视实验科学,断言只有实验科学才能解决自然之谜。他在数学、光学、天文、地理及语言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知识,并进行了许多观察和实验,提出不少有价值的论述,和大胆的猜测,如对各种球面镜的焦距和性质的论述、飞行机器、机动航海船、眼镜、望远镜意和显微镜的设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罗杰·培根思想的唯物主义倾向和科学实验精神,对近代欧洲的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想发展有重大影响。
罗杰·培根是个颇为奇特的人。一方面,他是一名头脑清醒的经验主义科学家和严谨的哲学家;另一方面,他又特别容易轻信形形色色的神话、传说以及子虚乌有的事物。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却都成为他后来发明创造和奇思妙想的源头。人们普遍认为培根发明了眼镜和发射药,但说他发明眼镜并无确凿证据(尽管他在光学领域确实进行过极为重要的研究)。而且,阿拉伯人早已开始使用火药,培根对他们的这一成就一清二楚。此外,还有传说称他拥有神秘力量,位于牛津弗利桥头的宅子,至今仍有人声称这是他施展魔力的遗迹。他生活中的这一面被过度夸大了,16世纪的著述家对此加以强调,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收集了关于罗杰·培根神奇研究的奇闻轶事,再添油加醋,使得这些故事流传。罗杰·培根关于感知(尤其是视觉感知)的观点具有重要价值。他坚持认为,观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他还特别强调,数学在自然科学和实际事务中都大有用处。这最后一点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他秉持两种观点:其一,数学应该是实验自然科学的基础,应当支持实验自然科学的发展;其二,数学应该是自然科学中最先被研究的学科。针对这些观点,培根进行了八个论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自然科学需要数学的清晰性和确定性;(二)数学知识“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如今称之为先验知识)。
即便在对待诸如经验的价值这类问题上,罗杰·培根也展现出其思想的双重性。他不仅将通过观察获得的感觉经验纳入这一范畴,还将心灵的神启包含其中。同样,尽管他熟读古代哲学和伊斯兰教哲学著作,但他仍认同许多被认定为假托亚里士多德之名的伪书,例如《诸因书》(Book of Causes)和《秘中秘》(Secret of Secrets)。后者被认定是亚里士多德写给亚历山大大帝的一封信,其中除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治建议外,还包括占星术、巫术药草和数卦等方面的内容。罗杰·培根对语言尤其感兴趣,他提倡对东方学术语言的研究,特别是借此从西班牙和中东的穆斯林那里获取知识。他希望通过吸收这些“高级”文明中可资利用的知识来改革欧洲教育。
个人生活
罗杰·培根的家庭曾经很富有,但在亨利三世和西蒙·德·蒙特福特率领的诸贵族之间的战争中站错了队,家财消尽。
相关作品
1557年,罗杰·培根所著的《在点金石生成中艺术和自然的伟大力量》这篇论文被翻译成法文在里昂出版。同年,他的《炼金术的反思》这篇论文也在法国出版,又于1612年在巴黎出版了与雷蒙德·卢利著作参照后的增补本。
人物评价
罗杰·培根是一个比雷蒙德·卢利更伟大的人。(《大癫狂 群体性狂热与泡沫经济》评)
培根是对经院哲学的第一个批判者,是新时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是城市手工业阶层的先进思想家。(《新世纪企业家百科全书 第6卷》评)
相关事件
发射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据《范子计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2025年5月,有网民爆料称,一套主题为“改变世界的100发明”的扑克牌,竟错误地将火药发明者列为法国的罗杰·培根。图片上显示,一张“红桃10”的扑克牌上写到,火药发明时间为1261年,发明者:罗杰·培根(法国)。扑克牌背面印有“开封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封市科学技术学会”字样,但该学会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开封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则设置在开封市科学技术协会。同年5月16日,开封市科学技术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已经接到反映,开封市科技局表示已在调查此事,如果有结果会第一时间通知。
参考资料
#开封市科技学会否认篡改火药发明人# .新浪微博.2025-05-17
科普扑克称火药发明者是法国人?河南开封市科技局回应.极目新闻.202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