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百科

作者:小编
阅读:1024
文章详情
西北地区

随机推荐

西北地区(英文名: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别称:西北或大西北),是指位于中国西北部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的区域,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中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西,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邻。地区面积约30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32%。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西北的中、西部居亚欧大陆的腹地,四周距海遥远,周围又被高山环绕,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难以深入,自东向西,由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向大陆性干旱气候过渡,植被则由草原向荒漠过渡。气候干旱、地面坦荡、植被稀疏、沙源丰富,风沙现象在大部分地区十分常见。早在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西北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但直到新石器时代农耕和畜牧出现,聚落才逐渐形成。夏商时期,开始进入奴隶社会,西北地区东部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农业和畜牧业较为发达,并开始重视对西北地区内陆的开发。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族起源于如今的甘肃省陕西省交界的黄土高原一带,介于泾河渭河之间。整个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落后,早期西北地区大部分被少数民族占据,处于游牧阶段,社会相对稳定,后期生产力有了发展。西北自古就是中国的疆域,其文化地理属性根植于浩瀚的中华历史文明长河中。

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GDP总量与全国GDP总量之比呈倒V字形:2009~2014年,西北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是5.2%、5.5%、5.7%、5.9%、6.02%和6.06%,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几年却呈现下滑趋势,2015年~2021年比重分别为5.8%、5.7%、5.6%、5.7%、5.53%、5.49%和5.59%。西北地区著名的景点有文昌庙、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莫高窟、水洞沟遗址景区、太白山黄帝陵景区等。

历史记载

中亚、西域和中国西北地区

通常所说的中亚地区主要指处于整个欧亚大陆心脏腹地的中部地区:包括新疆,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族地区。这个地区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是多民族、多元化的古代文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产生出面貌依稀、倾向明确的新地缘文化。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位于几个璀璨耀目的古代文明中间地域,不同文化来源从不同方向对这个地区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一般来说,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泛称西域。但汉代的西域疆土是指天山南北、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广大区域,《汉书·西域传》所指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也就是汉代所置西域都护府辖领范围。

而唐朝的西域范围则一再突破,专指安西、北庭都护府以远,唐王朝设立羁縻府州的广大地区。包括中亚河中地区:源于吉尔吉斯斯坦锡尔河、源于帕米尔高原的阿姆河泽拉夫尚河中间地带(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西南部分),阿姆河以南的西亚、南亚地区。天宝所立河中府是在唐显庆三年(658年)平复阿史那贺鲁之乱,米国置南谧州后设置,并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从此,西突厥碎叶城成为唐安西都护府。

相对于汉朝西域的狭义范围,传统意义上的广义西域范围在包含上文所指地区以外,还包括中亚印度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直至人们不了解的更远的西方世界。

西北地区疆域与治理

早在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西北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但直到新石器时代农耕和畜牧的出现,人类聚落才开始逐渐出现,成为早期聚居文明的起点。从新石器时代到夏朝期间,起初,西北地区的农业主要局限在气候适宜、沃野千里、宜农宜牧的黄土高原地区,而西北内陆干旱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只能采取狩猎、采集的方式获取食物。这一阶段早期西北地区内部无交流,社会较为稳定,到了后期,黄土高原地区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而以天山南北地区为代表的西北内陆干旱区也开始出现农业、游牧业,西北各地区间交流增加,社会冲突不断。

夏商时期,开始进入奴隶社会,西北地区东部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农业和畜牧业较为发达,并开始重视对广西北地区内陆的开发。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族起源于今天的甘肃省陕西省交界的黄土高原一带,介于泾河渭河之间。周代建立以后,继续向西向北扩张,中原地区在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冲突中,也产生了文化交流。东周时期,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西北地区亦政局不稳、战争频繁,但在经济方面,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早期的城镇开始逐步出现。

整个先秦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水平落后,早期西北地区大部分被少数民族占据,处于游牧阶段,社会相对稳定,后期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出现萌芽,处于分封建藩、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的时期,不断向西北内陆扩张,战争频繁、社会动荡是该时期的时代特征。

西北自古就是中国的疆域,其文化地理属性根植于浩瀚的中华历史文明长河中。地理上划分西北地区是以大兴安岭为界,纵向以西与长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横向以北的广袤地区,包含新疆、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1875年为平定清军收复新疆之战收复新疆,针对朝廷大员对新疆重要性的错误认识,李鸿章就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

左宗棠奋笔疾书上呈清廷,指出新疆对国家安危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而“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省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而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预为绸缪者也。”新疆“东扞长城,北蔽蒙古,南连卫藏,西倚帕米尔高原,居神州大陆之脊,势若高屋之建瓴。得之则足以屏卫中国,巩我籓篱;不得则晋陇蒙古之地均失其险,一举足而中原为之动摇”,及为“亚欧二洲交通之枢轴”[]的重要战略地位,自不待言。

史籍中记载古人对西域探究之路

早在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典籍《穆天子传》和《山海经》就是记载有关中亚地区地理情况的最早著作。中国古代对西域的探究之路,溯源久远,缘由各自。推敲细析后,西行缘故不外有四:奉诏出使,伐叛平乱,贸易交好,取经求法。事由各自不同,但对西域未知神秘的探寻解惑之旅及其路途遥见、沿线风物,外交民俗,地理万象、军事谍察、资源矿产的详细记录使得每一次远行意义卓越而载入史册。

1、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史记

2、西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囚禁,北湖(今贝加尔湖)牧羊十九载,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得回中原。《汉书·苏武传》

3、刘弗陵时,傅介子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杀楼兰王,立质子为王,改楼兰为鄯善。《汉书·傅介子传》

4、刘奭时,公元49年副校尉陈汤奉西域都护甘延寿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奔袭三千里杀北匈奴郅支单于。《汉书·陈汤传》

5、刘肇永元9年(公元97年),甘英受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从龟兹经条支(今天伊拉克境内)到安息(波斯帕提亚),再到安息西陲直抵西海(今天波斯湾)。虽未能到达大秦,但一路详实记录给后人研究西域各国历史留下宝贵史籍。

6、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公元250年),白马寺由印度律学沙门昙河迦罗主持受戒的第一汉族沙门朱士行(法号猪八戒)为求《大品经》,自武威郡经流沙到于阗国。公元260年编辑抄写《大品般若经》梵语90章共计60多万字,由弟子弗如檀送回洛阳市

7、公元339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高僧法显约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西行,遍历东西北中天竺最后到达师文国(今天的斯里兰卡),沿途所见写成《法显传》。

8、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九年间,尚书左丞裴矩4次来往于张掖市、凉州(今甘肃武威)、敦煌市(今甘肃敦煌),大力招徕胡商。将尽力搜集的西域各国重要关隘、山川地貌各民族部落分布、人口军事、民俗风物等资料,包括各国王公庶人服饰仪形,尽数绘撰成《西域图记》。裴矩招安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共谋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后隋炀帝亲征吐谷浑,又派薛世雄进军伊吾郡,在汉代戍边旧城东建造新伊吾城。经过裴矩的苦心经营,大大巩固了隋与高昌的联系。

9、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僧出玉门关开始了著名的西游求法之路,至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期间,玄奘佛学才智闻名天竺,所著《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西域各国乃至古代印度的重要文献。

10、公元671年,唐代高僧义净与弟子慧行从广州市搭乘波斯海船南行二十天到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岛),后经末罗瑜(后改隶室利佛逝)、羯荼等国,唐咸亨四年(673年)二月到达东印耽摩梨底国,向另一唐僧大乘灯学习梵语。游历三十余国,留学那烂陀寺十一载,最后求得梵本三藏近四百部,合五十余万颂。证圣元年(695年),他才偕贞固、道宏离开室利佛逝,归抵洛阳市,受到盛大欢迎。

11、晚唐五代十国后,由于李炎柴荣的禁佛运动使佛教极大衰微。赵匡胤为重振佛法,于干德四年(966)派遣行勤携大宋皇帝给阿拉伯帝国书信赴吐蕃印度等地,广求诸国的佛法旧传及佛典。行勤取道克什米尔再转西南方向,遍游中亚后到达左兰那罗国(当时锡斯坦地区的伽色尼王朝)。回国时邀请多位高僧,带回大量佛律典籍,直接帮助了此后的宋太祖重新刊印《清敕修大藏经》。

12、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被尊奉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率军征服新疆,并分封给次子察哈台,建立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14世纪初期,察哈台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包括喀什、吐鲁番市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帕米尔高原以西地区。今天的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

13、明朝建立后,西域地区仍然在东察合台汗国统治之下。明朝中叶,东察合台汗国演变为叶尔羌汗国(1514-1678年),直到清朝初年才被漠西蒙古所灭。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西北地区,地理范围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西北地区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

西北位于32°11′N~49°33′N,73°21′E~108°46′E,地处欧亚大陆腹地。面积约30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32%。2017年,耕地总面积16479千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2.22%,人均耕地面积为全国人均的1.71倍。本区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43%,沙丘高大,形状复杂,景观多样。

气候

西北地区地处中国北部及西北部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是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上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温带,部分属暖温带(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南塔里木河流域和天山东部吐鲁番市以及甘肃省敦煌一带,陕西省、甘肃省渭河流域),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属北亚热带(在秦岭以南,陕西的汉水流域、甘肃省白龙江流域)、寒温带(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坡的北部)。降水量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相对湿度低,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只有内蒙古东部、陕西中南部及甘肃东南部年降水量有300~500mm,属于半干旱地区。

西北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气候干旱,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

地形地貌

西北地区地区位于中国地势第一、第二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天山黄土高原等。还有较少的河谷平原,其间河流大多短促干荒漠及干草原分布广。

西北地区的山脉多为东西走向,仅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贺兰山六盘山为南北走向。新疆境内天山横亘中部,南北有昆仑山脉阿尔泰共和国山,夹着两大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理格局。祁连山位于甘肃省青海省之间,祁连山以北为河西走廊,是东西交通要道,祁连山以南为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等,祁连山东端是岷山关山以及甘肃、宁夏之间的六盘山。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南部是秦岭山脉,向西延伸到陇南市,陕西南部以大巴山脉为界。这些山脉多高大雄伟,透迤横亘,与广泛分布的沙漠、戈壁将适宜人类活动的河谷、平原、绿洲等切割得零星分散。

河流水系

西北地区处于黄河水系和西北内流区,大多数河流发源于周围山地向盆地内部汇集,构成向心水系。由于降水量小,高山雪水补给不足,造成河网稀疏,流程短,水量小,多为内陆河。河流积水之处常常形成湖泊,因此西北有不少湖泊,如青海湖喀纳斯湖等,但河流大部分流经盐碱地,形成咸水湖,难以为城市建设所用。

自然资源

壤类型以灰棕漠土、棕漠土、灰漠土和灰钙土为主。植被类型以暖温带荒漠、温带荒漠、暖温带草原为主。

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2018年水资源总量254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9.25%;人均水资源247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29倍。

西北地区地区常用乔木:银杏、油松、雪松、白皮松、樟子松云杉青海云杉青杆侧柏桧柏千头柏、刺柏、龙柏华北落叶松白蜡树臭椿多枝柽柳、国槐、刺槐龙爪槐毛洋槐合欢旱柳垂柳馒头柳胡杨毛白杨新疆杨银白杨青杨山杨沙枣二球悬铃木西府海棠山桃杜梨碧桃紫叶李、山楂、苹果山荆子、栾树、泡桐、欧洲白榆、榆树、大果榆白玉兰五裂槭枫糖火炬树丝棉木、核桃、蒙古栎、辽东栎、山杏白桦红桦文冠果暴马丁香

常用灌木:紫丁香(原亚种)小桃红、玫瑰、月季、连翘迎春花黄刺玫紫叶小檗金叶女贞小叶黄杨珍珠梅、贴梗海棠铺地柏、紫玉兰、木槿、牡丹、金银木、鞑靼忍冬、大叶黄杨红瑞木、平枝子、紫叶矮樱棣棠花、紫薇、多花胡枝子、兴安胡枝子、木槿沙棘柠条锦鸡儿梭梭小叶锦鸡儿沙拐枣、金露梅、银露梅、卫矛、沙冬青胡颓子、接骨木、土庄绣线菊锦带花紫穗槐

常用藤本:中国地锦五叶地锦紫藤、山荞麦葡萄、猕猴桃、湘蕾金银花南蛇藤扶芳藤藤蔓月季盘叶忍冬

西北地区包括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新疆5个省(自治区)。截至2020年底,西北地区发现盐矿矿产地188处,其中超大型10处,大型17处,中型22处,小型70处,矿点69处。西北地区共有盐矿矿区92处,查明资源储量(NaCl)12951.99x108t、矿石量12.61x108t。其中新疆、青海、陕西为盐矿资源大省,新疆盐矿矿产地最多、青海超大型-中型规模较多、陕北奥陶纪岩盐矿储量最大。

自然灾害

西北地区处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环境严酷,是中国自然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之一。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暴雨、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且多种灾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链式灾害,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远比单一灾害更为深远。

行政区划

西北地区在行政管理和经济层面上,常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5省区。

人口

数量

西北地区,人口约1.03亿(2018),约占中国总人口的7.15%,人口密度33人/平方千米,为中国平均人口密度的22%。

族群

西北地区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经济

概况

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GDP总量与全国GDP总量之比呈倒V字形:2009~2014年,西北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是5.2%、5.5%、5.7%、5.9%、6.02%和6.06%,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几年却呈现逐渐下滑趋势,2015年~2021年占比分别为5.8%、5.7%、5.6%、5.7%、5.53%、5.49%和5.59%。

2022年前三季度,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这几个省份GDP分别增长了4.8%、4.1%、2.6%、3.9%、4.9%和5%,除了青海,增速都位居全国前十位,西北地区经济增速整体性的跃升至全国第一方阵。

西北板块地处胡焕庸线以西,具有西部和北方的双重特征,发展一直滞后全国水平,但是2022年以来,虽然都遭受过严重的疫情冲击,甚至至今仍在持续,西北地区经济表现却整体性的位居全国前列。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了3%,西北地区除了青海省,其他省份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而且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新疆的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十位,分别排名第3、第4、第5、第7和第9位。

第一产业

西北地区农业分布特点主要体现在种植业多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及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种植业发展条件包括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优势在于,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单产高,瓜果糖分高;还有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劣势在于,降水少,水源不足;风沙危害严重。

西北地区:牧场以温带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为主。其代表畜种有:细毛羊三河牛三河马、滩羊。种植业特点: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受自然条件限制,水源较少,绿洲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盆地外围。

北方地区: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以旱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南方地区:这里以水田农业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此外,丰富的水域资源使得家鱼类等水产品产量丰富。西北地区:受水资源限制,农业主要集中在有灌溉条件的河流周围和绿洲地区。

西北地区:地处非季风气候区,内陆位置明显,降水量少,主要集中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该区以畜牧业为主,同时灌溉农业亦占重要地位,种植的作物有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长绒棉等。青青藏地区:构成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高海拔和寒冷气候是其显著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的种植业类型为灌溉农业。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干旱是该地区的自然特征,因此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便是水源不足。旱地农业是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水田农业是中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而河谷农业则是中国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

第二产业

西北省份都是能源大省,在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排名中,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新疆位居全国第2-4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排名第9;在石油方面,陕西、新疆和甘肃省分别位居第3、第4和第8位;在天然气方面,陕西、新疆、青海省、内蒙古分别位居第1、第3、第7和第10位。

2022年以来,价格和需求大涨使得能源工业产值和效益大幅上涨。以陕西为例,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7.1%。能源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3.0%。

虽然甘肃的煤炭产量全国排名并不靠前,2021年排名全国第13位,但是今年增长很快,前三季度,甘肃原煤产量4027.6万吨,接近去年其全年产量,增长了30.3%。前三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1%。

能源工业的高增长也带动相关投资的增长,西北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一扫过去几年的低迷甚至负增长的状态。比如,1-9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27.6%,制造业投资增长34.5%。

工业和投资这些指标的高增长,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因此,西北地区几个省份的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尤其在这些省份中,一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速遥遥领先全国其他城市。

2022年前三季度,陕西省榆林市市GDP为4609.4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较全国高出4.6个百分点,其增速在全国城市中也排名前列,同时,榆林GDP今年超过洛阳市,成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

第三产业

2000年该地区,第三产业的产值为1980.42亿元,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为0.42:1:1。2016年,区域第一产业的产值为4777.43亿元,第二产业的产值为18193.12亿元,第三产业的产值为18686.66亿元,三次产业的产值比为0.26:0.97:1。由库兹涅茨法则可知,西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朝着更为成熟的方向演变。

社会

教育

截至2021年,新疆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2695所,在校生657.8万名,在校教职工52.74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62所(其中,本科院校19所、高职专科院校43所);成人高等学校6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19%、95.69%、98.87%。实现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就学全覆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

截至2021年末,青海省境内建有普通高等学校1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普通中学373所、普通小学729所。2022年,青海省全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6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5%,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17.3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2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39%。2021年,青海省普通高等学校有教职工8316位,其中专职教师5035位;中等职业学校有教职工2778位,其中专职教师2349位;普通中学有教职工36712位,其中专职教师27701位;小学有教职工28478位,其中专职教师29995位。

2022年陕西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961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860.87万人,专任教师55.33万人,学校包括幼儿园802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073所、特殊教育学校79所、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669所、普通本科学校55所(含独立学院10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所,高职(专科)学校40所,成人高等学校14所,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22所。高等教育专任教师81183人,其中,普通本科学校60568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451人;高职(专科)学校17409人;成人高等学校1071人;另有科研机构研究生指导教师684人。陕西省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国防科技大学西安校区等主要高校。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公布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名单全国110所高校入选,其中陕西省有6所高校入选。

截至2021年末,甘肃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3.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8.3%。甘肃省有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主要高校。截至2021年末,甘肃省各类学校共有1.52万所,其中,幼儿园8159所,普通初中1471所,普通高中36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80所,特殊教育学校45所,普通高等学校4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14个,成人高等学校4所。其中,有39所学校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各类学校3265所(含小学教学点377所),教职工126848人。全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96%,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5.6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45%。

截至2022年末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263个,教职工人数共413782人,毕业生共982529人,其中研究生9422人、普通高等教育140259人、成人高等教育10297人、高中阶段教育180449、义务教育447844人、学前教育191538人。研究生培养单位11个,包括一个科研机构;普通高等学校54个,教职工人数42496人,包括本科17所、高职专科37所,其中有一所本科独立学院;成人高等学校2所,教职工人数433人;中等职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74所,教职工人数79931人,包括53个普通中专、9个成人中专、112个职高高中普通高中311所,包括完全中学119所、高中16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6所;义务教育学校共2372个,教职工人数200110人,包括小学1651个、初级中学467个;幼儿园有4428所,专任教师4.81万人。在高等院校中,有“双一流”高校1所,国家高职“双高”建设计划院校3所。高校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9个。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2%。

文化

截至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6个,博物馆92座(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座),馆藏文物45万件,公共图书馆110个,文化馆117个。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全年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45.93亿元。

截至2022年末,青海省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46个(3家国家一级文化馆、2家国家二级文化馆、13家国家三级文化馆),文化站389个,公共图书馆50个,博物馆41个(2家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国家二级博物馆、3家国家三级博物馆),档案馆54个。

截至2022年10月,青海省建成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海西德都蒙古族文化、互助土族文化、循化撒拉族文化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以来,组织群众开展唐卡、堆绣、石刻、同仁刻板印刷技艺等专项培训,形成“公司+艺人”的发展模式;藏族文化(玉树市)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举办玉树藏族服饰泥玩具、金属锻造等制作技艺各类培训班共10批,设立石刻传习基地、囊谦县热巴舞传习基地、杂多县山歌传习基地等,推动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互助土族文化、循化撒拉族文化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手工技艺类非遗资源成为特色产业,衍生出了民族工艺品、文创手工产品等。

从第一个正规的电影和图片摄影机构延安电影团,到带领西部电影走向世界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创造出国际、国内获得多个奖项的《塬上》《血狼犬》《柳青》《拨浪鼓咚咚响》《树上有个好地方》等大批优秀作品。截至2020年底,陕西省有63部影片荣获国内外116项大奖,60部影片登陆全国院线,118部影片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陕西西安举行。

2022年陕西省文旅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0个,文化馆122个。全省公共图书馆117个,全年总流通1363万人次。全省备案博物馆350座,一级9座(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唐西市博物馆)、二级16座、三级22座。文物系统175座,国有行业62座,非国有113座,已挂牌社区博物馆56座。

2023年,年末全省文旅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2个,文化馆120个。全省公共图书馆119个,全年总流通2119万人次。全省备案博物馆354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数量15座(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西安半坡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唐西市博物馆陕西自然博物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咸阳博物院汉中市博物馆)、二级16座、三级22座。文物系统176座,国有行业62座,非国有116座,已挂牌社区博物馆66座。

2021年末,甘肃省共有文化和旅游单位6510个,其中,公共图书馆104个,文化馆103个,博物馆纪念馆228个(位居中国第九)。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9%,新媒体平台刊发各类稿件累计30万余篇,全网阅读量超30亿人次。

截至2022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有艺术表演团体44个,艺术表演场所10个,博物馆64个(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二级博物馆4家,三级博物馆5家),图书馆27个,群众文化机构272个,文化馆27个,文化站245个。

自2000年开始,宁夏开始举办中国宁夏(沙坡头)·丝绸之路大漠黄河国际文化旅游节,这是促进中卫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及沿黄省(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截至2023年初,该活动宁夏已成功举办了12届。此外,宁夏回族自治区音乐剧专业《花儿与号手》获得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最佳剧目奖,秦腔狸猫换太子》入选中国秦腔艺术节,秦腔折子戏《安安送米》《摸包》入选2021年戏曲百戏盛典。

截至2022年7月,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出品故事影片170余部、新闻纪录片150余部、译制蒙古语影片2000余部,获得国内外各项大奖120余项,包括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较为知名的影视作品有《内蒙人民的胜利》《诺日吉玛》《中国机长》《中国医生》《我和我的父辈》《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草原晨曲》等,其中《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累计票房达98.4亿元。

截至2022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3个,其中乌兰牧骑75个。共有文化馆118座,其中一级馆31家、二级馆42家、三级馆15家,公共图书馆117座,博物馆173座,其中一级馆3个。全区广播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出版各类报纸22441万份,各类期刊1021万册,图书5961万册。年末全区共有档案馆120座,已开放各类档案565.0万卷(件)。

体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曾承办2023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新疆·博乐站)、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夏季联赛、中国新疆第十五届“天莱香牛杯”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2023年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环塔克拉玛干沙漠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等体育赛事。篮球运动员西热力江;足球运动员艾菲尔丁、木塔力甫;速滑运动员田芮宁;越野滑雪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巴亚尼;单板滑雪U型场地运动员王梓阳;速滑运动员阿合娜尔·阿达克等,均出自新疆。

截至2022年,新疆拥有体育场地7.35万个,体育场地面积6630.94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6平方米。田径场地3087个。其中,设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1267个,占41.04%;其他田径场地1820个。游泳场地143个,球类运动场地5.29万个,其中,足球、篮球、排球场地3.14万个。冰雪运动场地76个,全民健身路径1.36万个。

截至2022年10月,青海省建有免费/低收费公共体育场馆62个,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4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的覆盖率达82%,其中西宁市建成了10分钟健身圈。此外,青海省全面推行基层群众体育组织“4+X”模式,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1.71个,每千人拥有社会指导员2.9人,全省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17427名。

截至2022年末,青海省共有有等级运动员105人,其中,一级运动员28人,二级运动员77人。全年参加国内外比赛400人次,共获得第一名28个,第二名24个,第三名30个,四至八名88个,创国家纪录23项、世界纪录4项。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共有各类体育单位1529家,拥有国家体育产业基地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个,四星级汽车自驾运动营地1家,累计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80项。

截至2022年末,青海省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国·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天佑德杯”2022第二十一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体育竞技比赛。

2022年陕西省共有体育场地118841个,体育场地面积9271.7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4平方米。陕西省田径场地7613个,场地面积3338.41万平方米。其中,设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20000座以下)815个,游泳场地584个,场地面积72.92万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陕西西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

2023年度陕西省体育局及其直属单位主办或承办的134项体育赛事活动的名录。其中,群众体育类56项、竞技体育类14项、青少年体育类64项。其中国际级赛事1项、全国性赛事13项,涵盖跳水、田径、射击、射箭、赛艇、武术套路、足球、举重、垒球、攀岩、越野滑雪等11个体育项目。青少年体育类64项中,包括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冠军赛、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2023年陕西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总决赛和校际联赛等。陕西省体育馆、西安曲江竞技中心泾河新城体育中心等3个项目获评现代城市体育综合体。

陕西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是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省本级三新建重点项目之一,在全运会期间将承接体操、击剑等项目的比赛,同时是全运会闭幕式的备用场馆。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奥林匹克运动公园之内,东临唐延路,西接圣火路,南依陕西体育博物馆,北与西安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相邻,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总建筑面积为7245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为63961万元,分为比赛馆和训练馆,地下设有停车位508个,比赛馆可容纳观众7000余名。

截至2021年末,甘肃省共有体育场地7.40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748.9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0平方米。体育获得各类奖牌66枚,其中

金牌19枚。截至2022年12月31日,甘肃体育彩票2022年全年总销量达到43.54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18.39%。

截至2022年8月,宁夏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初步建成,全区体育场地38321个,体育场地面积2213.8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5平方米,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100%。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各类体育社会组织990个,全民健身站点1581个,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4284人,每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超过1000项(次),参与群众超过240万人(次)。举办了中国摩托艇联赛沙湖大奖赛、全国大众冰雪季等大型赛事。

2022年,宁夏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共取得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3枚,有1人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等级称号,3人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等级称号,232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称号,547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1人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等级称号,5人获得国家级裁判员等级称号,42人获得国家一级裁判员等级称号。

内蒙古自治区曾举办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六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拥有“欢乐草原·健康内蒙古”全民健身运动会、内蒙古草原休闲体育大会等品牌,培养了罗爽、窦丹李倩杨晓丽杨家玉等运动员。

2022年内全区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奖牌96枚。其中,国外获奖牌14枚,国内获奖牌82枚。截至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体育场地65854个,体育场地面积达6330.51万平方米,内蒙古自治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4平方米。田径场地3017个,游泳场地291个。球类运动场地37405个。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场地22286个,占59.58%;乒乓球和羽毛球场11118个,占29.72%;其他球类运动场地4001个,占10.70%。冰雪运动场地129个。滑冰场地81个,占62.79%;滑雪场地48个,占37.21%。全民健身路径19274个,健身房2114个,健身步道746个,长度2061.75公里。

交通

大西北地区2018年铁路营业里程1.94x104千米,占全国总铁路运营里程的14.71%;公路里程6.27x105千米,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2.94%。西北地区拥有乌鲁木齐市天山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等国际、国内机场10余个。

人文

艺术

玉树民歌

玉树民歌历史悠久,普遍流行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各县、乡、村。传统意义上的玉树民歌由“勒”“拉伊”“闯勒”“吉莫”“琼勒”“均勒”“哟啦”及婚礼曲、迎宾曲、挤奶曲等组成。其中,“勒”包括序歌、呼歌、炫歌、颂歌等歌曲形式,其内涵十分丰富,天上人间万事万物均可包括在内;“拉伊”即山歌,它一般用地名或部落名来命名,以歌唱家乡风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拉伊”即情歌,以歌唱男女爱情为主,但不能在亲人和有血缘关系的异性面前演唱;“闯勒”主要表现游侠自由放浪、四处漂泊的经历,也有涉及男女爱慕、思念、忧怨的内容;“吉莫”即卦情歌,是男女青年用来占卜爱情的歌;“琼勒”为酒歌,“均勒”为夯墙歌,“哟啦”为收割打场歌。玉树民歌演唱时可自吟自唱,也可对唱互歌,代表性作品有《格吉杂松章》《君色达哇卓嘎》等。

“跳欠”

“跳欠”俗称“跳神舞”,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每逢释迦牟尼的诞辰、藏历新年以及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节日就会举行仪式。表演者为寺院的僧人,他们头戴面具,身着色彩艳丽的服饰,用手势和动作表达各种佛教寓意,并由专门的僧人用舞、唢呐等伴奏。塔尔寺跳神活动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民间工艺

习俗

传统节日

肉孜节在封斋一个月以后开斋的那一天举行,因此也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一个月斋期满后,教徒中的成年男子要去清真寺会礼,教徒聚集世界十大清真寺作盛大的礼拜。人们互相登门拜访,赠送礼品,还要举行叼羊、赛马、歌舞等娱乐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并且互相登门贺节,男女老少都出来游玩,这个节日一般要过3天。

古尔邦节即宰牲节,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宰牲或血祭。在肉孜节以后的第70天举行,节期三天。少数民族的古尔邦节同汉族春节一样,节日气氛特别浓郁。节日期间,人们在广场上举行盛大的“麦西莱甫”(歌舞集会)。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诺鲁孜一词来自古波斯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伊朗古太阳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历3月22日。这一天相当于汉族的春分,故而诺鲁孜节也叫迎春节。在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安西莱甫”,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在诺鲁孜节时才唱的民俗音乐

服饰

陕西境内还有许多回族居民散居各地,回族的服饰与汉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头部。回族男子头上一般都戴一顶无沿小白帽,俗称“号帽”或“礼拜帽”。冬季也有戴黑色或蓝色帽的。上衣一般喜欢穿双襟白衬衫,有的还喜欢穿白裤子、白袜子,显得整洁、庄重。回族无论男女,都喜欢穿青色坎肩,根据季节的不同,有夹的、有棉的、还有皮的,既可当外套,又可穿在里面。特别是回族男子在白衬衫上套一件青坎肩,色彩对比鲜明,看上去很雅致。冬天穿上棉坎肩,再穿上罩衣,舒适保暖,又不显臃肿。

在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中非常典型的代表就是“艾德莱斯”绸。服饰颜色对比强烈。图案比较注重对自然、现实生活的提炼。例如:维吾尔族花帽的图案纹样是以新疆的花卉果实等自然物象为素材,加以艺术提炼而成。南疆喀什地区男式巴旦木花帽的图案以四方连续排列。传统的维吾尔族服饰可以分为外衣和内衣两大类别。男子外衣称为“袷袢”,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穿时腰间系一长带。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妇女和姑娘都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妇女外出时,要带头巾或蒙面纱。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尕巴”(四楞花帽)。

塔吉克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服装以棉衣和夹衣为主,没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服装。成年男子一般戴黑绒圆高统“吐马克”帽。夏季,塔吉克斯坦男子戴白布缝制刺绣的谢伊达小圆帽,多穿套头的衬衣,外罩黑色袷袢(对襟长外套),系绣花腰带,冬季加穿大衣和不带布面的皮大衣。妇女平时穿连衣裙,并穿长裤,夏季在裙外加一背心,冬天外罩棉袷袢。“库勒塔”帽是塔吉克妇女区别其他民族妇女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帽子顶部和四周绣满图案,盛装时帽沿上加一排小银链(“斯拉斯拉”),戴大耳环和颈绕数道珠项链,胸前佩戴名为“阿勒卡”的圆形大银饰。

艺术

饮食

西北一带的食风显得古朴、粗犷、自然、厚实,这一地区人们的主食是玉米与小麦并重,也吃其他杂粮,并辅以面条食用。从制作上来讲,当地一般粗料精作,花样繁多,但受气候环境和耕作习惯限制,食用青菜和新鲜水果相对较少,一般多以干菜菌菇类为主。另外,肉食也占较大比例,且以羊肉、鸡肉为主,多为烤、煮、烧、烩,人们口味酸辛,重鲜咸,喜爱酥烂香浓,淡水鱼和海鲜食用甚少。

因西北气候干燥多风沙、日照充足,因此便秘、瘙痒症、呼吸道疾病较多,因此,应注意适量多补充一些蔬菜、水果、细粮等食物,如大米、西瓜、苹果、梨、小米、鱼类等。

甘肃省地处古丝绸之路必经地段和中西文化交汇之处,其当地美食又被称为陇菜,发展历史悠久,是中原饮食文化和西北少数民族餐饮文化的产物,亦是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汇的结果。陇菜重用香料,口味以咸、鲜、酸、香、辣见长,其菜品多以牛羊肉为主,兰州市的牛肉面、嘉峪关市烧盒子秦安县肚丝汤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酿皮子等是甘肃省有名的美食。

据史料记载,兰州牛肉面最早始于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具有“一清(汤)、二白(青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的特点,其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被誉为"中华第一面"。

嘉峪关烧壳子是嘉峪关当地农村独具风味的一道传统面食,花样丰富,有花卷、百叶、石榴、桃子等样式,其表皮黄亮,品尝起来香脆可口,具有不变质、易贮存的特点,是当地做席待客的重要主食。其发展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16年,嘉峪关市烧壳子制作技艺列入嘉峪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青海省当地饮食口味偏重,以咸辣为主,饮食以面食为主。青海省的特色美食主要有酿皮、酸奶、甜醅、抓面、“狗浇尿”、粉汤青海土火锅、青海三烧、手抓羊肉、酸辣里脊等。

酿皮是青海省有名的小吃,青海话读作“ráng”皮。酿皮最讲究调料,需要使用循化的辣子、湟源县醋的运用,在酿皮中加入面筋,浇上辣油和陈醋,再加上韭菜汁,就是被青海人称赞“吃一口、留一口”的酿皮。

著名景点

文昌庙

贵德文昌庙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下排村,北距黄河1000米。文昌庙依山傍水,坐西朝东,整个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精巧,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文昌大殿,建在三平台正中上方,高10米,正面阔5间,进深3间,大殿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建筑,殿顶为琉璃瓦脊,屋面亦盖有琉璃瓦;殿门上方有3块匾额,正中竖匾题“文昌宫”;左右横匾分别题“神明远著”“永佑一方”;殿内塑有张亚子坐像,还有一尊小型文昌帝君塑像,放在特制的轿子内,是专门用于贵德六月会而制作的;南北楼上下12间,并有钟楼、鼓楼、三道牌坊门等共有80余间。庙内建筑不仅有有藏传佛教内容的唐卡、神像供奉,还有道教三位娘娘的塑像,祝融魁星、天聋、地哑的塑像。2013年,文昌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与中国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3月末,青海省拥有1处历史文化名镇,5处历史文化名村;还拥有183处中国传统村落。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敦煌市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敦煌城南五公里处,由鸣沙山和月牙泉两部分组成。鸣沙山汉时称神沙山、沙角山,魏晋时始称鸣沙山,主峰海拔1715米,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其山体红、黄、绿、黑、白、五色细沙经堆积成,俯瞰似古埃及一座座埃及金字塔,仰看若一道道呈波纹状得沙脊。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的环抱之中,因形似弯月而得名,其水甘甜清洌,清澈见底,产有铁背鱼和中药材七星草,其中七星草、铁背鱼、五色沙子被当地百姓称为“三件宝”。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地处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形如蜂房鸽舍,拥有大量的壁画、四大石窟、文物,现存有壁画、塑像者共四百九十二窟,曾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水洞沟遗址景区

水洞沟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际学术界赫赫有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产地。该遗址散布在黄河的支流边沟河两岸,埋藏着距今4万年至5000年前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不同生存活动所留下的遗物与遗迹,各类遗迹中融合了大漠风光、兵营洞穴、峡谷等,形成了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多枝柽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此景观的基础上开发旅游区,采用遗产保护和利用并重的实践保护模式,该保护模式对其他遗址保护具有借鉴意义。2022年12月,水洞沟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四批国家遗址公园,授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称号,2015年被公布为AAAAA级旅游景区。

沙坡头旅游景区

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位于中卫市市区以西16千米,地处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这里集沙漠、黄河、高山、绿洲、湿地、湖泊为一体,即具江南景色之秀美、又兼西北风光之雄奇。沙坡头旅游景区先后荣获“首批国家5A级景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全球环保500佳”“中国最美丽的五大沙漠之一”“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等荣誉。

太白山旅游景区

太白山(MountainTaibai)主体位于陕西眉县太白县,广义上的太白山连带周至县部分。它是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国家森林公园,2016年入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太白山名由来已久,现代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螯山以及连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原太白山与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太白山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岭。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该景区自然景观有:“太白积雪六月天”、斗母奇峰、云海奇观、高山奇湖、万年不融冰洞、拔仙绝顶。太白县山上有中国建筑史上罕见的古建筑群,如沙坡寺、蛟龙寺、黑虎关、嵩坪寺等。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是中国地跨晋陕两省的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吉县宜川县境内。占地面积178平方千米。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壶口瀑布是风景区的精华之所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更以排山倒海的独特气势而著称,其特有的形态、气势、声响、色彩以及随水量、季相的变化,展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瀑布上游水面宽度400~500米,河水平缓安静,至瀑布处水面骤然收缩,顿时声如雷鸣、水雾弥天、直泻河槽,在谷底冲出一道宽30~50米的深槽,如同一把巨大的茶壶,收尽奔腾不息“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收来千河水,放出半天云”形象地表达出壶口瀑布吞吐山河的磅礴气势。的黄河之水,壶口瀑布还蕴含了气壮山河、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是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

黄帝陵景区

黄帝陵,是人文初祖黄帝的陵寝所在地,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专祭黄帝”。自刘彻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该景区景点有:印池、轩辕庙门、轩辕柏、黄帝脚印、轩辕殿、轩辕殿、乌头门等。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是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黄帝陵祭典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陵县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祭祀文化之乡。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68千米,海拔1910米,总面积为548平方千米,分8大景区(天池景区、灯杆山景区、马牙山景区、博格达峰景区、白杨沟镇景区、花儿沟景区、水磨沟区景区、北部梧桐沟沙漠景区),15个景群,38个景点,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在全国64种旅游资源中,天池景区占有6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的9.4%,占新疆旅游资源的10.7%。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风景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世界遗产名录。

阿勒泰地区富蕴可可托海景区

阿勒泰地区富蕴可可托海景区占地面积788平方千米,主要由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可可苏里伊雷木湖额尔齐斯大峡谷组成,集优美峡谷河源风光、沼泽湿地景观、寒极湖泊、独特地貌等自然景色为一体,融合草原游牧文化、西域民族风情、地域特色民俗等人文景观,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科学考察等为主要特色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际原生态旅游景区。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伊金霍洛旗阿拉腾甘德尔草原的甘德尔梁上,原为蒙古族供奉的“总神祇”--八白宫(室),是成吉思汗的象征、祭祀成吉思汗的场所,完整地继承和保留了十三世纪蒙古王朝时期祭祀文化和宫廷文化,以三座蒙古包式的宫殿相连而成的陵宫为主体。境内包括苏勒德祭坛、祭祀文化展览馆、碑亭、甘德尔敖包、九十九级台阶式步道、成吉思汗出征铜像、牌楼、额希哈屯斡尔朵、成吉思汗斡尔朵(行宫)等景点。

昭君博物院

昭君博物院,也叫“昭君墓”“青冢”,意为“绿色草原上的大墓”。王昭君,名,南郡归人,是中原地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美称。昭君出塞后,推动胡汉文化交流,出现了两族开关互市的和平景象,昭君去世后,为了祭怀这位“和平使者”,敕勒川上出现了许多昭君墓,至今还有十多处。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载的王昭君墓座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经过修缮后,昭君墓已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两周王陵,包含匈奴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和亲历史文化馆、昭君故里、单于大帐、青冢牌坊、诗碑等多个区块,其中匈奴历史博物馆内设有两大基本陈列《匈奴历史文化陈列》和《昭君出塞陈列》。

参考资料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2025-05-12

西北地区.中国政府网.2025-05-12

西北地区常用园林植物.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5-12

中国西北地区概述.中国西北地区概述.2025-05-12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2023-06-29

一邑福神地 贵德文昌庙.澎湃新闻.2023-06-29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甘肃省人民政府.2023-03-17

敦煌莫高窟.甘肃省人民政府网.2023-04-14

莫高窟.敦煌学信息资源库.2023-04-14

水洞沟遗址:科学与人文交融.今日头条.2023-06-17

太白山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10-13

区域地理.中国政府网.2025-05-12

西北经济的高光时刻:GDP增速跃升至全国第一方阵.第一财经.2025-05-12

《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链风险管理》,曲宗希,沙勇忠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24.《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链风险管理》,曲宗希,沙勇忠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24.2025-05-23

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劣分析.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劣分析.2025-05-15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sheke.bjfu.edu.cn.2025-05-15

推动新疆教育实现历史性发展.中国教育报.2023-09-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23-03-15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教育部网站.2023-09-12

“三山两盆”日月新 石榴花开幸福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发展成就综述.新华社.2023-09-12

中国这十年·新疆丨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天山网.2023-09-12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9-12

青海统计年鉴-2022.青海省统计局.2023-06-19

2022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经济网.2023-06-19

2022年陕西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省教育厅.2025-05-23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10-10

陕西6所高校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陕西发布.2023-10-10

2021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2023-03-09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3-09

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中国文明网.2023-03-09

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中国文明网.2023-03-09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2024-06-23

内蒙古高校知多少!教育部发布2021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2

2022/2023学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事业统计简报_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23-09-22

【数据解读】从人口普查数据看内蒙古自治区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2

内大简介.内蒙古大学.2023-09-22

“双高计划”来了,内蒙古有这几所学校进入“双一流”!看看有你的母校吗?.澎湃新闻.2023-09-22

看点|“双万计划”内蒙古获批14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百家号.2023-09-22

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5-05-23

喜迎二十大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新疆文物事业“十三五”以来工作回顾.国家文物局.2023-09-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23-09-11

我省18家文化馆将晋级为国家级.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3-06-29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6-29

我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亮出成绩单.青海普法.2023-07-15

陕西:擎起“西部影视”这块金字招牌.西部网陕西日报.2023-10-10

光影耀长安!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西安举行.央视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2023-10-10

2022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省统计局.2023-10-08

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2版).陕西省文物局.2023-10-10

2023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省统计局.2024-06-17

陕西省文物基本数据(2024版).陕西省文物局.2024-06-17

宁夏统计年鉴2022.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06-12

宁夏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818处博物馆75家.光明网.2023-06-19

2022中国宁夏(沙坡头)·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大漠黄河国际文化旅游节将于7月6日在宁夏中卫开幕.中国日报网.2023-06-23

2021年宁夏文艺事业发展成效凸显 2部剧目获全国奖项.金台资讯.2023-06-23

中国影视期待“内蒙古新浪潮”.中国电影报.2023-09-23

国家级名单公示,准格尔旗这里榜上有名!.百家号.2023-09-23

收好!204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光明网.2023-09-01

2023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新疆·博乐站)开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2023-09-12

2023年CBA夏季联赛在裕民县开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2023-09-12

第十五届环湖赛圆满闭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2023-09-12

开弓了!全国“神箭手”油城论“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2023-09-12

战高温穿沙海 2023中国环塔拉力赛发车.新华社.2023-09-12

正式赴任!篮协官宣西热力江新职务,薪酬曝光,姚明没有看错人.搜狐体育.2023-09-12

国奥公布奥预赛23人名单:陶强龙领衔出战,艾菲尔丁、木塔力甫在列.搜狐网.2023-09-12

克拉玛依宠儿田芮宁:“开挂”的学霸,城市的骄傲.光明网.2023-09-12

新疆越野滑雪“三朵金花”相约米兰.金台资讯.2023-09-12

新疆男孩王梓阳:继续坚持,做更好的自己.新疆兵团卫视.2023-09-12

刚刚 | 又美又飒!天津选手首次亮相冬奥!.光明网.2023-09-12

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场地调查数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2023-09-12

“青海这十年”体育专场新闻发布会.青海省人民政府.2025-05-23

第十五届中国·青海(循化)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开赛.青海省人民政府.2023-06-29

7月26日开幕!.澎湃新闻.2023-06-29

激扬梦想 磨砺锋芒——民运会比赛现场见闻.青海省人民政府.2023-06-29

2022年陕西省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西安市体育局.2023-10-10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西安隆重开幕 习近平出席并宣布运动会开幕.中国政府网.2023-10-10

陕西发布2023年度体育赛事活动名录.体育总局.2023-10-10

我省第二批现代城市体育综合体出炉.陕西省体育局.2023-10-11

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陕西门户网-国际在线•陕西.2023-10-11

2022甘肃体育十大新闻.国家体育总局.2023-03-09

宁夏体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国体育报.2023-06-18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6-17

中国摩托艇联赛宁夏沙湖大赛.中国日报网.2023-06-23

第九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宁夏分会场)启幕.中国日报网.2023-06-23

内蒙古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启幕 1700余名运动员参赛.百家号.2023-09-23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残运会暨特奥会开幕.百家号.2023-09-23

激情十五运 同心向未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综述.百家号.2023-09-23

内蒙古体育事业“十三五”成就综述.百家号.2023-09-23

内蒙古姑娘罗爽获世界冠军!并破纪录!.百家号.2023-09-23

3个世界冠军!内蒙古运动员刷新记录.百家号.2023-09-23

内蒙古再出世界冠军!这次是她.百家号.2023-09-23

【数据统计】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场地统计数据公告.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3

藏族民歌(玉树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14

关于青海的一些民俗.微信公众平台 共和旅游.2023-06-29

不只是锅庄丨盘点那些你不了解的藏族舞蹈.微信公众平台 微甘孜.2023-06-29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介绍.世界风俗网.2023-09-17

..2023-10-12

三下乡 | 丝路衣尚——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介绍.非遗日记之艾德莱丝绸.2023-09-22

风俗习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9-21

塔吉克族概况.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6-14

塔吉克族风俗习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9-21

甘肃公布陇菜体系开拓美食资源.光明网官方头条号.2023-03-22

【陇上味道 甘之若饴】带你走进极简陇菜史.中国甘肃网.2023-04-20

兰州牛肉面.甘肃省人民政府.2023-03-22

烧壳子.甘肃省人民政府网.2023-03-22

嘉峪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嘉峪关烧壳子制作技艺.嘉峪关市文化馆.2023-04-20

“甘玩甘乐甘吃甘喝”两天一夜带你玩转嘉峪关.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2023-04-20

青海的美食,看完馋哭了······.微信公众平台 夏都西宁.2023-06-29

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06-19

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06-29

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部 财政部关于公布 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6-29

水洞沟遗址.宁夏新闻网.2023-06-17

水洞沟遗址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今日头条.2023-06-17

5A级旅游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7-12

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公司.2023-06-23

太白山.太白山旅游官网.2023-10-13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2025-05-23

华夏第一陵——黄帝陵.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13

黄帝陵系列经典介绍——黄帝陵冢.民族圣地黄帝陵.2023-10-13

新疆天山天池景区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9-20

2022新疆营丨饱览天山天池美景,仰望博格达峰,暑假去新疆景色刚刚好!.天池零距离.2023-09-20

阿勒泰地区富蕴可可托海景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9-20

【旅游】壮观!可汗的草原,成吉思汗陵..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0

历史|昭君出塞.百家号.2023-10-11

教育采风|文化传承:传承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昭君墓.微信公众平台.2023-10-11